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王雨 徐良/文 本报记者 郭海洋/摄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实施,各地农村改水改厕深入推进。在界首市光武镇苗桥村梁庄中心村,修葺一新的沥青道路两侧,110户村民按照自主自愿原则,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设的村舍实施改造,自来水管道接到了厨房、卫生间,污水管道实现了互联互通。尤其是配套建设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了当地污水处理问题。
旧村舍焕发新活力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光武镇梁庄中心村,刚从北京朝阳区返乡的梁东平正忙着改造自家的厕所,并在院子里铺了水泥地坪。
“每次回老家,都觉得用水、排水没有北京方便;现在,咱村里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抽水马桶,就跟北京的居住环境差不多了。”梁东平告诉记者,从2000年开始,他和老伴就带着两个儿子到北京做废品收购生意,现在儿子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门路,他在北京的生意也处于淡季,便返乡把老家的院子收拾一下。他拆掉了院里的小旱厕,买来一个蹲式抽水马桶,请当地的泥瓦匠盖了一座约2平方米的卫生间。“这样改造好了,儿子们过年回来也会觉得清洁卫生一些。”
在梁东平屋后的聂秀英老人家,早在去年7月份就在楼道里安装了抽水马桶,用完之后按一下阀门,既干净又方便。“以前的厕所就挨着厨房,夏秋两季苍蝇特别多,改了冲水马桶后,苍蝇就少多了。”聂秀英告诉记者,现在,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跟我们住在老宅子里,跟路边的新宅子比起来,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因地制宜建新村
记者采访了解到,梁庄中心村是2016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由于大部分村民常年在外务工,旧村庄的房屋基本上都没有翻盖,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设的砖瓦房和平顶房。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把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不增加群众负担放在首位,从村室建设、道路硬化到游园景观、污水处理,做到了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梁庄村村委会主任梁冬介绍说,通过整合上级划拨的专项资金,老村室的旧瓦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楼,村室前曾经杂草丛生的空地铺上了狗牙根草皮,种植了碧桃、红叶李、月桂、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等景观苗木,木质凉亭、健身器材、移动式环保公厕掩映其间,村民也有了日常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梁庄中心村还拿出2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委托安徽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一座日处理能力50吨左右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套建设了268米长的污水主管网和700米长的支管网。“现在,中心村110户居民的生活污水都通过地下管网汇入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一侧的八丈沟。”梁冬说。
推广梁庄村经验
近年来,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已被列入美丽乡村中心村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然而,较高的建设成本和运营管护费用使有限的建设资金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梁庄中心村结合自身实际,配套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为其他地方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借鉴。
“梁庄中心村所在的苗桥村外出务工人口较多,11个自然村相对分散,目前还不具备建设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的条件。通过分散建设这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可有效解决自然村的污水处理问题,值得在情况类似的村庄推广。”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王华波介绍说,对于统一代建且人口较为密集的中心村,引导建设日处理能力200吨以上的大型污水处理设施。这种日处理能力50吨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日本净化槽3.0版主流技术,即A/O或A2/O生物流动床集成技术,可满足500人生活污水排放的处理需求,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类排放标准。
为防止污水处理设施影响原来景观,所有设备均采用全埋式结构,上面可覆盖30公分的泥土,适合种植低矮花木,美化园林景观。“污水处理设施就安装在村委会门前的园林景观下方,闻不到一点异味,村民也比较赞成。”王华波说。
新闻推荐
11月12日,2017合肥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合肥站)上,界首17岁小丫车锦华,以1小时26分53秒的成绩击败其他3000余名国内外选手,摘得半程项目的冠军。据悉,这已是车锦华第二次夺得国际马拉松锦标...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