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界首新闻 > 正文

为了乡亲们的信任

来源:阜阳日报 2016-11-23 15:4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记界首市颍南街道曹寺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子发

   本报记者 张凯培

   今年,界首市颍南街道曹寺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72岁的李子发步入了他作为基层干部的第43个年头。

从事基层工作43年,他带领村民铺出了村里的幸福路,建成了群众健身小广场;

从事基层工作43年,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发展的领路人;

从事基层工作43年,他两次“撂挑子”要辞职却依然高票当选,只因群众舍不得他,他也放不下群众那份深情与信任……

近期,李子发被授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入围9月份“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界首市委开展了向李子发学习的活动,他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并成为可以触碰心灵的温暖力量。

43年酿成的爱,有着怎样的艰辛、漫长与执著?记者近日来到曹寺村进行了采访。

  责任记心中——“不能让村子越来越好,要我这个干部做什么!”

走进曹寺村李湾自然村,一座座楼房整齐排列,干净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村民们有的在侍弄今年新收的玉米,有的聚在一起闲话家常。“村容村貌这么好,这可多亏了李书记。”“有李子发在,俺村变化才会大。”得知记者来意,几位村民放下手中的活计,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李子发的事迹来。

1973年,年仅29岁的李子发进入村班子。这些年,从治安主任、民兵营长到村委会主任,历经了多个岗位,但服务人民、助力发展的职责始终未变,“我是党员、是干部,不能让村子越来越好,要我这个干部做什么!”

李湾自然村早年只有泥巴路,村民外出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家都巴望着能有条像样的路。

修路——是李子发2004年干的一件大事。没钱怎么办?面对困难,李子发动起了脑子——村子周边窑厂多,他赶着自家的毛驴车一趟趟拉回砖渣、瓦片。后来,他又拿出儿子退伍安置费购置拖拉机,带着儿子和几位热心村民一起拉砖渣。3个月后,一条长达1000米的硬化道路修成了。路正式修通的那天,不少村民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路修好了,各种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多年来,曹寺村共修建村内道路上万米,更新改造农村电网3处、1万多米,完成320户农户的改水工程,139户农民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有一件事,让村民们印象颇深。为了让村庄更加洁净,2004年起,李子发每天义务打扫卫生,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今年5月份身体不适,才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女儿李素玲。“这样的干部难找,我们就是听他的信他的!”村民王贵彬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真情赢真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就和你心连心。”

   在李湾村头上,一个漂亮的小广场格外引人注目: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一旁还设置了篮球场和石墩子。

这个占地1.2亩的小广场,是李子发于2014年个人出资6万元建造的。当时,李子发已是一位70岁的老人。为了节省资金,他亲自拉水泥硬化场地;为了尽快完工,他没日没夜地干,不仅(破了手,更因劳累导致血压上升,晕在施工现场……

“李书记并不富裕,可他对村里、对我们就是舍得。”提起李子发,72岁的村民吕福荣言语中满是感激。多年来,为了照顾高龄的婆婆和生病的女儿,吕福荣经济极其困难。为了帮助她,李子发经常自掏腰包上门看望。

村民范学海因残疾生活困难,为了帮他申请低保,李子发忙前忙后,不让范学海花一分钱,反而请他吃了几顿饭,“前不久,他还给我买了一台轮椅。”

村民姜云英不会忘记,十多年前的一个雨夜,李子发在她四叔家积水的房子里,帮忙舀了大半夜的水;村民彭玉荣不会忘记,2015年李子发获表彰后,第一时间将600元奖金送给贫困的她……

爱是一种细腻的情感。今年5月下旬,界首市东旭南路拓宽,涉及曹寺行政村23户拆迁、1000多棵树木移植或砍伐。这项被基层工作人员称为最难的工作,因李子发出面得以顺利推进,不到20天,相关工作全部完成,创造了征地拆迁的“李湾速度”。“他那时刚做完肿瘤切除手术,讲话都还不利索,就这样忙前忙后,你说我们怎么能不支持他!”一名村民说。

做事有原则——“干部心中装着‘畏\’,百姓心里才有更多‘敬\’!”

村里的人都知道,李子发是一个刚正得有些“傻”的人。

他的“傻”,体现在他“吃亏是福”的理念上。早些年,为帮助一户居民盖房娶妻,他主动让出自己的宅基地,如今还住在一旁破旧的小平房里。孩子们心疼他,他却说:“住啥不一样,能帮助别人才更重要。”

他的“傻”,体现在他“打不还手”的做法上。2005年,李湾村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时,一位村民不愿意让电线从自家门口经过,百般阻挠。李子发前去沟通,却遭到打骂,但他始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完成了电线安装工作,赢得了群众称赞。

他的“傻”体现在他“不畏困难”的行动上。2016年1月,村民范某、李某等人聚餐时,李某因饮酒过量死亡,双方矛盾一触即发。为了化解纠纷,李子发反复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两家人和解,妥善处理了后事。

他的“傻”更体现在他“办事公道”的做事风格上。担任村干部43年来,他办事公道,不以权谋私,不优亲厚友,亲戚朋友从未在低保、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等方面受到照顾。

李素玲熟悉父亲的“傻”。这些年,父亲总是教育子女要多付出、少计较得失。遇到明显不公平的事儿,也总是劝着家人不计较。这样的“家规”听起来有些不近情理,但却成为李素玲姐弟几人最宝贵的人生财富。“父亲当干部就是这样,他常说当干部就要有不落骂名的敬畏,只有公道办事,从群众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更好推动各项工作。”

坚守有动力——“能为村里多做些事,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与幸福。”

很多人问:李子发,你都72岁了,为什么还这么拼?这图的是啥?

对此,李子发说:“我祖辈是佃农,加上家里有6个兄弟,年幼时期的生活是‘头无片瓦遮风避雨\’。”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所以要尽全力报党恩。

2015年9月,曹寺行政村“两委”换届,希望传棒于年轻人的李子发,早早地向颍南街道党工委递上了辞职报告,却被群众再次“请”了回来——这样的事情,几年前已经发生过一次,大家舍不得他“撂挑子”。

其实更多的舍不得,在李子发自己。想走,毕竟年事已高;想留,还有美好的蓝图待实现。在随后的村党员干部会上,李子发庄严表态:“我坚决一如既往地把工作干好,不负乡亲们的信任。”

眼下,曹寺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在李子发的带动下,该村大力发展果树规模种植,并引导村民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村拥有大型农机器具的群众达100多户,年纯收入5万元左右的村民达60多户,农机合作社成员也达到了200多户。“以前姑娘都不愿来,现在都争着嫁进来,曹寺今天的变化要感谢李书记。”村民李玉林说。

随着时间推移,关于李子发的故事仍在继续。

72岁,尽管步履已不如当年矫健,但他信心依然满满:“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继续干下去;只要还能干动,我还要为村里多做些事。”

这股子劲儿,点燃了一盏灯,不仅照亮着李子发心中的路,也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新闻推荐

安徽省发放首张男子人身保护令

界首市一男子和妻子结婚后,夫妻之间相处得并不融洽。因为男子比妻子年长19岁,年迈体弱的他隔三差五遭妻子殴打及辱骂,男子来到法院请求法律援助。8月31日,安徽首例男子申请的人身保护令正式发出,妻子...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蜜本南瓜金灿灿2016-10-18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为了乡亲们的信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