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界首新闻 > 正文

奋力升起的“朝阳”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实施绿色发展

来源:安徽日报 2015-11-04 15:5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实施绿色发展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现已成为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经济高效型、生态园林型、民生改善型为一体的“六型园区”,像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奋力升起,引发了人们对资源观和环保观的审视和思考。这里没有矿产,却成为全国最大的铅原料供应基地;没有资源,却正在打造绿色能源基地。从拉着红盆走四方的生存渴望到“进来一个旧电瓶、出去一个新电瓶”的产业循环,从背井离乡的回收破烂到巍然耸立的“城市矿山”,从偏僻荒凉的不毛之地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危废处置利用基地,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用产业发展,成为“化腐朽为神奇”、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实践者、艺术创造者。

荒草地上崛起现代工业之城

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坐落在界首市田营镇陶庄湖,2005年这里还是一块废弃的低洼地,庄稼十种九不收,之后伴随着11家冶炼厂的相继迁入,在不到10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经济高效型、生态园林型、民生改善型“六型”园区。

——资源节约型园区。铅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我国探明的铅储量约为3500万吨,且贫矿多,富矿少,国内铅原料对外依存度达35%,如果完全靠开采铅矿石满足国内铅工业需要,使用年限不足10年。田营园区年回收废旧电瓶45万吨,通过冶炼加工生产再生铅33万吨,可每年为国家节省3000多万吨铅矿石,相当于少建了10个大型铅矿开采企业,使我国铅自给能力由10年延长至50年。

——环境友好型园区。从全国层面看,每一个废旧电瓶就是一个污染源,田营园区通过建立废旧电瓶回收体系和加工环节的集中治理,将散落在全国各地废旧电瓶实行园区化开发利用,可有效降低废旧电瓶在全国各地的污染。同时再生铅与原生铅相比,综合生产成本可降低38%,节能、减排均在50%以上。以田营园区目前的回收量和加工量,每年可节约原煤量11.96万吨,减少废水排放量43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1万吨,减少废渣产生量1000万吨,减少3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污染,大大推动了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我国的环保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技创新型园区。园区现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创新型企业2家、已入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获批组建安徽再生铅产业工程中心1个,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1个,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协议8家,共聘请环保、冶金等有关单位16位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攻关,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0多项,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同时,通过上千年同铅打交道的历史,田营人民加深了对铅的用途及危害的认知和把握,不仅掌握了加工增值的方法和技术,也总结出了一套防范铅污染危害的方法和对策,对铅的危害做到可防、可控、可治,不再“谈铅色变”。

——经济高效型园区。田营园区于2005年筹建,当年实现产值13.6亿元,税收2300万元,到了2014年,园区实现产值200.1亿元,税收7.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4.7倍和33.5倍,今年预计实现产值230亿元,税收9.2亿元,在全球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宏观背景下,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生态园林型园区。田营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产业链和生态链,进来的每一只旧电瓶被吃干榨尽,出去的每一只新电瓶绿色环保可回收,“三废”做到了达标排放。从自然生态上来讲,近年来园区通过持续不断地抓配套设施建设和防护林扩围、沟塘改造、园区绿化、污水处理,园外郁郁葱葱,园内花草掩映,沟塘碧波相连,道路宽阔洁净,一个生态园林型的现代化园区正在快速成长。

——民生改善型园区。园区现吸纳劳动力1.8万人,田营镇80%以上的实际劳动力都在从事再生铅产业,每年仅工资性收入就达8亿元以上,工资和创业收入加快了村民致富的步伐,催生了千万富翁和百亿级企业,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美好乡村建设。自2006年起,园区先后组织企业拿出近亿元资金,支持当地修路、助教、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快速改善,田营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全市各乡镇中遥遥领先,其人均寿命为76.1岁,高出全市人均寿命0.8岁,每年高校入学人数占全镇总人口的5‰,在全市同类乡镇中名列前茅。

不断创新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一)1999年,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在到规范的转变

田营再生铅产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较强的群众基础和曲折的发展经历。一千多年前,这里的群众就开始了用铅做釉烧制陶器,“拉着红盆走四方,换来粮米度饥荒”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写照。窑业的兴盛不仅造就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三彩刻花陶,还成为田营再生铅产业的萌芽。以铅做釉、烧制陶器,开启了勤劳的田营人民世世代代同铅结下不解之缘的悠久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陶器作为生产生活必需品逐渐被塑料及金属制品替代,而铅作为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料,其生产和消费量愈来愈大。在人均三分田和世代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逐渐消失的困境中,当地能人又把目光瞄向了世代与之打交道的铅,下乡回收废旧电池,在家里手工拆解、土锅冶炼,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收入。在能人的带动下,“一口锅、一把柴、家家户户炼起来”,到了1999年,这里发展有9座小型冶炼炉、30多个小铁锅冶炼点。显而易见,这种极其粗放、原始和散漫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给群众带来不菲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环保总局曾把田营铅冶炼列为取缔或关闭的“十五小”产业,安徽省环保厅把它作为挂牌治理的重点之一。为此,界首市委、市政府曾痛下决心,多次试图关停这个产业,但都因其拥有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较好的利益回报、简单的工艺技术而屡禁不绝,你追我跑、你走我炼,同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躲猫猫成为当时一大怪相,导致不仅没有关停企业,反而由于游击式冶炼,产生了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环保问题。在此情况下,界首市委、市政府认识到一味的封堵和扼杀,有悖群众意愿,阻塞群众发家致富的门路,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就有关冶炼企业的去留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分析论证。 1999年,界首市委、市政府在充分酝酿后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决定将年产量2000吨以上的11家冶炼企业统一迁至远离村庄的陶庄湖,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治污,其余小冶炼点全部取缔拆除。这一举措使企业生产工艺、环保治理水平较之以往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也标志着田营再生铅产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自在走向规范。

(二)2005年至2007年,实现从规范到规模、从弱小到壮大的转变

随着冶炼企业的搬迁,田营再生铅产业迸发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其产值、税收扶摇而上,成为界首经济新的增长极,但带来的环保风险始终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头。界首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从2005年到2007年,相继出台政策、采取措施,用了三年的时间,使园区实现了生产工艺、经营模式、规模效益的迅速提升。

——学习调研,理清思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由市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环保、卫生、安全等部门和冶炼企业负责人参与,行程3万多公里,到全国涉铅企业先进单位、全国著名科研院所进行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邀请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南京环科院、安徽省冶金科技院、国土厅、环保局、建筑设计院等省内外权威部门和专家到园区指导工作,为田营再生铅产业把脉问诊。在集中调研的基础上,界首市委、市政府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解决发展中致命的环保问题入手,引入循环经济理念,走资源综合开发和清洁利用的路子,趋利避害,变废为宝。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分两个批次在全国重点行业、单位和地方开展试点工作,界首市委、市政府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在深入研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界首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界首奋力崛起》的决定,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打造、发展田营再生铅产业,从而为这个产业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设立园区、健全机构。思路理清后,界首市委、市政府从2005年开始集中全市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同时批准成立了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管委会。管委会内抓管理、外抓协调,重点是指导铅冶炼企业逐项对照治污规定,对铅冶炼环节的各项环保措施进行完善,使产业发展有了载体和组织保障。 2006年,田营工业区即被列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其再生铅项目纳入省861行动的计划,11家冶炼厂实现产值13.6亿元,税收6500万元;2007年,田营园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

——组团造舰,创新工艺。针对田营当时的11家再生铅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力弱、生产工艺落后的被动局面,界首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以资金、品牌、资源为纽带的安徽华鑫铅业集团。公司组建后,整体融资能力、技改能力、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强,管理水平也大为提高。在组团造舰过程中,界首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抓住国家环保部等六部委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这一时机,着力实施再生铅工艺技改,从此翻开了依靠科技进步、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工艺技术水平的技改第一页。本次技改主要是增设除尘房、配备除尘引风机;延长烟道增长烟尘沉淀时间,把烟道由原来的80米改造为200米;建造沉淀池,使厂区的所有废水一律入池净化;建造了废电瓶拆解大棚,为所有一线工人配备了劳动保护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强化了对固体废物的管理,所有的含铅废物杜绝了露天堆放,有效实施了防渗漏等环保措施以及回收废酸液等18项整改措施,切实从一切可能引发污染的各个方面强化管理,强化责任,加大投入,着力提高铅冶炼清洁生产的水平。 2005年5月,园内华鑫集团顺利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环境联合检查测评验收,成为全省八个挂牌督办连片污染企业唯一摘牌的单位。2006年,为了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华鑫集团实施第二次技改,委托安徽省冶金设计院设计,投资1.5亿元,兴建了紧密型再生铅粗炼、精炼、电解生产车间11.6万平方米,上马了重力式除尘、带式除尘、水洗脱硫系统,形成了年产再生铅33万吨的规模,华鑫集团还被批准为全国《再生铅及合金锭标准》制定单位,成为引领全国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上争外引,链接产业。2007年,界首市委、市政府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方向,围绕再生铅产业上下游配套,不断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一方面,按照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编报一批高质量的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强化招商。由市领导亲自带队,数十次赴江浙一带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争取下游高端企业入驻。 2007年,田营园区第一家铅蓄电池企业——界首市海能电源公司入驻园区,标志着田营园区在产业集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2008年至今,实现从规模到高值、从产品到产业的转变

2008年,界首市委、市政府围绕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又实施如下几大举措:一是作出把再生金属打造成全市工业支柱产业的决策,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再一次倾全市之力支持田营园区建设,确立了由建设单个企业向打造整体园区、从生产单一产品向发展一个产业迈进的流程。二是争创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实推进产业发展。 2010年田营园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获得国家扶持资金8900万元,并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再生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三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田营工业区先后有11家外地企业入驻,其中上市公司3家,总投资近50亿元,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和项目,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有效地提升了园区再生铅产业的规模和档次,产业的高值化发展初步形成。四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0年,国家把节能环保产业(再生资源利用)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界首市委、市政府抢抓政策机遇,按照行业准入政策要求,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生产工艺、环保工艺,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大大提升了园区企业工艺装备水平,特别是引导华鑫集团斥资10亿元进行第三次技改,着力提升装备水平,使废旧电瓶加工实现了两大转变,即拆解方式由人工拆解到全自动化拆解和分拣,冶炼工艺由原始的土炉到HX余热侧吹熔炼炉再到液态高铅渣融池熔炼富氧侧吹还原炉,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水平,与过去工艺相比,每吨成品铅可节能30%以上,减排50%以上,成为再生铅冶炼行业 “第一炉”,并申报了国家专利,被国家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指定为《再生铅冶炼废水和铅烟铅尘排放标准》制定单位,于2015年8月28日通过了专家评审,现已颁布实施。与此同时在蓄电池制造环节,同步推进 “两新”战略,即新工艺、新产品,投入资金7.5亿元,改进装备设施、实施内化成改造,优化工艺流程,实现蓄电池生产节水80%、削减酸雾排放70%、铅烟铅尘排放低于国家标准,全部达到行业准入要求,每只电池降低成本5%-10%,既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又较好地顺应了生态建设要求,为产业可持续发展赢得了更大空间。目前,田营园区再生铅的产量已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极板蓄电池的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形成了再生铅冶炼、极板蓄电池生产、铅化工和塑料加工四大板块,是全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链条最完整的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园。

未来目标

打造绿色“铅谷”和新能源电池基地

下一步,田营园区将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不动摇,紧紧抓住产业发展面临的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循环发展方式的先发机遇等,切实担当起全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探寻者、领航者的责任,一方面依靠创新驱动,以铅酸蓄电池绿色再制造为基础,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研发新产品,把发展绿色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作为主攻方向,打造绿色“铅谷”和新能源电池基地,争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另一方面强化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在制度、管理、技术三方面下功夫,实行总量控制,保护好区域环境,建设生态园区,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产值500亿元,税收15亿元,万元GDP能耗降低20%,减排SO

2

等污染物30%以上,资源产出率提高10%以上,向着全国再生铅高新技术绿色产业基地阔步前进!

自动化、清洁化水平国内领先的蓄电池生产线。天能集团界首基地蓄电池装配车间。天能集团界首基地蓄电池充电车间。园区骨干企业南都华宇先进污水处理设备。国内最先进的再生铅冶炼炉。

(王雨 陈振强 安耀武)

新闻推荐

传统戏曲如何走进现代生活③戏曲怎样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本报记者 张理想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加之新媒体和多元文化的冲击,缓慢而优雅的传统戏曲似乎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怎样拉近传统戏曲与现代观众的距离,成为摆在戏曲人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强化戏迷...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奋力升起的“朝阳”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实施绿色发展)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