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界首新闻 > 正文

这个是过去扬场用的木锨农民把麦秆从地里收割后拉回先

来源:阜阳日报 2014-02-20 10:3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陈振强 闫伟

“这个是过去扬场用的木锨,农民把麦秆从地里收割后拉回,先摊在场里用石磙碾压脱粒后,然后用木锨铲起用力往空中一扬,麦籽饱满厚重落回原地,而轻麦糠经风吹到一边……”日前,界首市砖集镇“农耕艺术馆”里,一群小学生,正饶有兴趣地听着该馆负责人殷俊民介绍过去农民如何打麦的场景。

砖集镇二小学生赵俊峰逛了一圈后不禁感慨:“原来农民种麦子、收麦子这么辛苦呀!”像赵俊峰一样,很多学生都想到这儿看看摆放的“老物件”,了解历史,激励学习。

组建农耕艺术馆的是界首市砖集镇文化站长殷俊民。现年52岁的殷俊民从事文化事业已30多年,对有历史感的老物件情有独钟。最初让他下决心搜集农耕老器具的是一台织布机和一把铡刀。一开始,殷俊民听说砖集镇王刘氏还保存一架完整的织布机。老织布机在当代已经没有使用价值,因担心这个珍贵的老物件在民间会被损坏、丢弃,殷俊民便起了将老织布机收藏到文化站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后,殷俊民带着礼品反复去王刘氏家协商,终于劝通老人将陪伴自己一生的织布机捐给文化站。此后不久,殷俊民又经历同样的曲折,花费120元,收藏了本镇村民弃用的“大铡刀”。

从那时起,殷俊民就费心思、花精力搜集这些老器具。“他们丢下的‘破烂\’都是我要收藏的宝贝。”为搜集已被农民废弃的农耕、生活器具,殷俊民经常去破烂收购处或老房子去寻“宝”。很多时候,殷俊民被人们误认为是收破烂的。

陆陆续续地,殷俊民就收藏了织布机、马灯、木犁、纺车等传统农耕物品有200多件。“现代科技农业机械化普及很快,如果不再把它们收集起来,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农村根本就找不到了,那就太可惜了。”殷俊民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因收集“老物件”前后已花去了10多万元。好在,爱好剪纸的老伴和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助理的儿子都很支持他做这项工作。

2012年初,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殷俊民利用文化站现有资源,对文化站里两幢楼房进行合理规划,组建农耕艺术馆,同时还组建了民俗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公共电子图书室等9个室、馆,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现在老殷已把“家”搬到文化站里,从早到晚都泡在农耕馆里。现在砖集文化站的馆、室全部对外免费开放。一有人来,殷俊民就向参观者详细讲解每个物件的历史、功能。殷俊民告诉记者,农耕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5000多人次。

殷俊民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回报。2013年12月殷俊民被评为“阜阳好人”。砖集镇文化站也被评为安徽省“杜鹃花工程”试点单位,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安徽省‘双百工程\’示范单位”。殷俊民告诉记者,今后,他还要继续收集老物件,并精心管理他的“农耕艺术馆”,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育。

新闻推荐

通讯员陈振强郭明义为帮助退伍军人就业日前界首

本报讯 (通讯员 陈振强 郭明义)为帮助退伍军人就业,日前,界首市组织了20多家本地和外地企业,举办了一场退伍军人专场招聘会。现场,200多名退伍军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笔者当日在...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糯玉米闯出大市场2014-02-24 21:13
猜你喜欢:
评论:(这个是过去扬场用的木锨农民把麦秆从地里收割后拉回先)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