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华本报记者聂学剑
近两年来,界首市人民法院党组一班人立足当地实际,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审判工作创新、公正廉洁司法三项重点工作,在全面推进法院各项建设的基础上,将司法资源向基层下移,把“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作为强化人民法庭建设的主题来抓,扎扎实实强化人民法庭建设,不断延伸服务范围,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当地民情的调解方法,当地群众深有感触地称赞:“人民法院把公平正义送到了俺的田间地头! ”不久前,记者对该院光武法庭践行真情为民的做法进行了探访。
机制:一切向基层倾斜
界首市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地域狭长,人口稠密,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八成以上。特别是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打工潮,有关婚姻、经济、轻伤害等农村矛盾纠纷呈现相对高发现象。面对当地实际,界首市人民法院党组一班人以“三个至上”为指导,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争创规范化法庭为动力,决心把人民法庭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该院院长柏强认为,人民法庭更贴近人民群众,更具有深入群众,切实做到“案结事了”的工作优势。只要按照“依法、规范、热情”的工作要求,人民法庭一定能够挑起发挥审判职能的大梁,一定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依法维权。正是基于这一工作理念,近两年来,界首市人民法院在用人方面,一直把年富力强、作风正派、业务精通的优秀法官选派到人民法庭;在硬件建设上,院里把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从优待警上,全院上下形成共识,对人民法庭最辛苦的法官们情有独钟。该院光武法庭5名干警均系中共党员,还成立了光武法庭党支部。其中4名法官,全部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学历均达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34岁。
与此同时,院党组一切向基层倾斜,建立了一套具有极强可操作性的长效工作机制,促使人民法庭转变作风,优化服务。要求在接待中,严格遵守《法官文明用语》的规定,用热忱的态度,创造以人为本的良好环境;人民法庭落实制度的同时还注重创新,实行了立审分立机制、排期开庭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进一步强化内外监督,从辖区聘请了执法执纪监督员,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树立起了法庭在当地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通过一糸列运作,界首市人民法院所辖的光武、胡集、砖集三个法庭各具特色,各呈优势,形成了“统一规定不走样,自主工作有创新”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
服务:情系辖区群众
光武法庭立足农村和群众实际情况,实行了急案申请制度,审限警示制度;对于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及外地人提起的诉讼,实行特事特办;对于政策性强的涉农、坑农、害农案件实行急案急办,一般一个月内审结。
该庭今年主办的一起河南省淮阳县农民王某状告界首市芦村镇崔某代理草苫子经济纠纷案件,就实行了特事特办,不让当事人多跑一趟路。身处异地的原告王某先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光武法庭咨询。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在立案后专程找到主办法官王俊香,在一包香烟盒里装了几张百元钞票送到法官案头,被发现后严辞拒绝了。法庭依法审理后,很快又帮助当事人当场履行了还款协议。拿到全部货款的淮阳人王某非常激动:“你们界首法官是真正为老百姓办事的贴心人! ”
在广大农村,许多老人因得不到应有的物质和精神保障,而被迫将不孝子女告上法庭。针对赡养案件的原告大都年老体弱的实际情况,法庭从各方面为老年当事人提供方便,所受理的赡养案件视情况不同报请院领导缓减免收案件受理费,并将法庭开设到当事人所在的田间地头,并适时跟踪办理。与此同时,法官们将案件审理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积极宣传《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给弱势老人撑腰作主,连续两年来,辖区内的此类案件呈直线下降状态,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该法庭所在的光武镇是一个塑料工业企业集中区域。两年来,该法庭为6家企业清理回收拖欠贷款及财物折款32万元,帮助企业和13个欠款户签订了还款协议,涉及标的额46万元。
调解:法官个个是能手
界首市人民法院院长柏强对人民法庭一直要求,要把调解作为解决各种民事纠纷的首选方式。光武法庭在化解矛盾、止讼息争方面,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法,即“委托调解法”、“正反调解法”、“分步调解法”等。他们把调解环节,充分应用于案前、案中和案后,同时还调动村干部、人民陪审员、法律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齐心协力把调解工作做到实处。
光武北街孙家两兄弟因为靠近路边的一块地产生纠纷。多次调解均无明显效果,后诉至法庭。主办此案的法官王涛在详细了解案情后,先请人民陪审员于中学出面,分别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在没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该庭负责人李永国和法官王涛一起实地来到现场察看地形,并请双方的有关亲友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结果终于通过兄弟俩切割门面地、调换荒地补贴的办法达成了一致意见,使一场旷日持久的亲情官司得以圆满落幕。
女法官王海燕是全院公认的调解能手。在她今年一季度办理的15起民事案件中,成功调解14起。王海燕在家里是贤妻良母,十几年如一日伺候卧病在床年逾八旬的婆家奶奶;在审判工作中,她和风细雨,不厌其烦地反复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 1994年1月,邴集乡某村村民妻子在分娩时大出血,从此落下病根,身体一直很弱。作为丈夫的男方长年在外地打工,几乎与妻女失去联系。 2009年4月,女方起诉离婚,因实在找不到男方下落而撤诉。王海燕对这件事一直记在心头,今年在办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时,她偶然发现被执行人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案中的男方,遂通知其妻子再次立案,并迅速寄出传票。今年6月初开庭时,已经长大成人、从没见过父亲的女儿见到父亲就上前厮打,一家人哭闹成一团。王海燕通过耐心细致的依法调解,使男方认清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在确认双方感情破裂同意离婚的基础上,当庭如数支付了多年来的应付抚养费。
针对离婚案件呈不断上升势头的现象,光武法庭强调要唱好“案后三部曲”:量身定做判后语;适时回访,联合亲朋共关注;温馨提示,把握时机解心结。光武法庭负责人李永国说:“案结情未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调解的努力。 ”在采访中,界首市西城法律工作者苗军告诉记者,该法庭审理的、由他代理的民事案件,他都能感到与办案法官配合最默契。因为主审法官用心去办案,用心去促使案结事了,自己常常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所打动,不由自主地想尽力配合他们。当案件代理成功后,自己也颇有一份成就感。
2010年上半年,该庭审结的200起各类案件,其中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的为179件,案件撤调率达90%。光武法庭非常注重生效判决的履行情况,其中具有执行内容的41件法律文书,主动履行31件,主动履行率高达77%。
与此同时,通过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建立由人民法庭、乡司法所、社会法庭、村级组织组成的四级互动调解协调网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和解状态,为三农发展制造和谐的环境。于中学是光武当地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多年的老同志,现在又担任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他深有感触地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光武法庭因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处处为当事人着想,注重方式方法,因此调解成功率一直很高,在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老百姓相信他们。我们也乐意帮助这样高效廉洁的法庭工作。 ”
光武镇党委书记应鹏飞、镇长苑光辉介绍,光武法庭在矛盾纠纷排查方面具有前瞻性,介入及时,引导有序,延伸服务范围有方法,司法功能发挥得好,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为党委、政府分忧解愁。光武南街个别村民侵占集体土地建房,群众意见大,几十号人到镇反映,光武法庭主动调查了解,建议群众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最终在司法、综治等各部门的配合下,使得这起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更是人民法院的门面。基层法官们的疾苦,院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去年11月,《阜阳日报》副刊发表了法庭庭长李永国的一篇文章《愧对母亲》,院领导看到后,非常感动。他们深深地知道,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神圣的人民审判事业,甚至连看望在乡下生活母亲的时间都没有。柏强院长带着院领导班子,专程赶到几十里外的李永国老家亲切看望老人。这一幕感动着老人,感动了李永国,也让全院干警深深感动着。他们从院领导的关怀中,体会到了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温暖,什么叫动力。“把公平正义送往田间地头,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寸角落! ”这是界首市人民法院全体干警的心声,更是他们在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探索道路上永不停歇的动力!
新闻推荐
界首讯 纠集数十人,多次扬言找被告闹事的农民工宋贤成说:“真没想到于法官能给我们把事办得恁好,真是太感谢你了!”日前,在界首市人民法院审监庭里,8位农民工当事人手拿调解书、数着到手的劳务费26000...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