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阜南县“嗨子戏”传承班,77岁的非遗传人谢学芳在为学员们传艺,心系嗨子戏的传承和发展。嗨子戏是阜南县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属安徽省级地方稀有剧种,因多以“嗨”字起腔或换气而名,清朝中期已有班社。
嗨子戏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艺人们吸取了灶书、淮调、端公戏、花鼓灯等地方戏曲艺术精粹,丰富嗨子戏唱腔和剧目,使嗨子戏日趋成熟、完善。1958年,阜南县成立嗨子戏剧团,对传统嗨子戏进行定腔、定调,加上管弦乐伴奏,使嗨子戏唱腔、曲调规范化,表演程式化,嗨子戏从此由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广场艺术走上大舞台。
四十年前,谢学芳成为嗨子戏剧团的主力,省内省外都演出过。“那时,我们自己拉着板车、戏箱到处演出,每年都是如此。”谢学芳对于以往的记忆很是怀念,看得出那段记忆是她最宝贵的东西。那段日子虽然很苦,但对谢学芳来说,却是最快乐的。
上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挖掘整理剧目130多出,创作剧目30余个。70年代初,传统剧目《打桃花》参加省工农青年业余文艺汇演获铜奖。 1977年,嗨子戏《万分之一秒》演出时,被时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同志誉为“天下独一戏”。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受到一县一团的政策影响,嗨子戏剧团被砍掉,从此,嗨子剧失去了勃勃生机,民间班社活动也迅速萎缩,并且后继乏人,嗨子戏开始走向衰落。嗨子戏剧团的解散,曾一度让谢学芳感到伤心与失望。“我们这代人,早已离不开嗨子戏,可以说,我把我的一生全部付出给了嗨子戏。”谢学芳对于嗨子戏剧团的回忆总是充满了不舍与留恋。嗨子戏就是她的精神寄托,虽然嗨子戏剧团已解散,但她依然还在默默地关心着嗨子戏的一切。
2006年,嗨子戏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又重新恢复了阜南县嗨剧团,嗨子戏又开始焕发光芒,重新出现在老百姓视野。为培养嗨子戏新人,使嗨子戏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2013年2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开办嗨子戏艺术学校,70多岁的谢学芳,又走上讲台,为嗨子戏的传承奉献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嗨子戏传承,不仅需要保护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 关键在于发现和培养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一代接一代,才能持续传承下去。”阜南县文化馆馆长李建军说,多年的坚守和努力,嗨子戏传承班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2015年6月,由学校编排移植的嗨子戏《痛说革命家史》参加2015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地方戏艺演,实现了嗨子戏几代人进京演出的多年梦想。2016年11月,由文化馆编排移植的嗨子戏《按规定办》,获得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
“2016年7月,在第一批50名学员中有6名优秀学员顺利考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深造,还有一些毕业生根据双向选择,输送到县演艺中心,从事专业道路。”李建军表示,从2013年至今,阜南县嗨子戏传承班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一批有潜质的学员被选拔出来,为嗨子戏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新闻推荐
5月17日—18日,县委副书记宣丽玲、副县长韩斌率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办、上派镇、花岗镇...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