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会龙美食流传千年故事多

来源:阜阳日报 2018-08-03 10:46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杜平 吴运汉 文/摄 寻访具有年头的阜阳味道是吃货们的不懈追求,不但要有一定的雅趣、灵敏的嗅觉,还要牙口好、胃口好,才能寻香而至,享受美食。这里,笔者带大家品味一下阜南县会龙镇流传已久的三大美食:油旋馍、板鸡和手擀面。油旋馍幸福醇香传千年

皖西北传统农耕文明渗透在众多的饮食文化之中。每到逢集或庙会的日子,会龙镇集市两边就会聚起三三两两的小吃摊。摊主支好平底锅,点燃柴火灶,油旋馍的买卖就闪亮登场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深处,袅娜升起的缕缕炊烟,空气中即刻弥漫着油旋馍的香味,成了乡村集市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看着、闻着,都会让人心醉、让人垂涎。

其实,无论是路边的小吃摊,还是有门面的大饭店,会龙人做油旋馍世代相传,方法烂熟于心。油旋馍的关键词在于一个“旋”字!将面团滚成长条形,撒上芝麻、花椒盐等自家配制的香料,团成一圈,手压成圆形,“旋”的目的就是让配料分布均匀。放入平底锅,中间一次翻转,不到10分钟,金灿灿、黄澄澄,外酥内香,兼具软糯和焦、鲜、麻、咸的特色油旋馍就可上桌了。

据会龙镇老人说,当地做油旋馍的历史可有年头了。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一心想当霸主,联络齐、楚等国会盟于鹿上(今阜南县公桥乡阮城村),欲共图霸业(史称鹿上会盟)。当时,齐、楚大军驻扎在距离会盟之地不足十华里会龙地界,一时间供给这些齐、楚大军吃饭成了难题,而油旋馍以其制作方便、快捷,便于携带,深得将士喜爱。为此,宋襄公下令,当地老百姓家家户户做油旋馍,供各路人马食用。因而,会龙油旋馍成了名副其实的速食军粮。

如今,有贵客来到阜南县会龙镇,无论早、中、晚饭时间,上一个刚出锅的油旋馍,品味一下穿越千年的文化醇香,享受唇齿间溢出的美味,食客就会流连忘返。板鸡家乡味道连乡愁

说起鸡的做法,城里和乡下的食尚达人都不陌生:什么面包鸡、烧鸡、小鸡炖蘑菇、叫花鸡、辣子鸡、松花鸡、白斩鸡等,做法千变万化,口味香咸麻辣,地域不同、季节时令各异、煎炸炒烧焖随意,如此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但是,阜南县会龙镇做出的一道名为“板鸡”的美食,可谓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多少年来折服了南来北往的众多食客。

鸡,为“六畜”之一,甘平偏温,优质蛋白质含量多,营养价值高。史料记载,中国以鸡入肴已有4000多年历史,每逢佳节喜庆之食,有“无鸡不成宴”之说。迄今,我国传统的鲁、苏、粤、川、浙、闽、湘、徽“八大菜系”中无一可离开鸡菜作主角。所以,吃有特色、有风味的鸡,对于众多懂生活的食客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

会龙板鸡承载了这样的期待。它从纯朴的乡村旮旯中起源、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走来,不负众望,带来的是与众不同的色、香、味、形全新的味蕾和视觉体验。大块盛盘,微光下呈青白之色,晶莹剔透,入口清爽脆嫩、奇香沁人,食客不得不被它所征服,然后就是畅快淋漓地大快朵颐。

会龙板鸡的最大特点是清爽、香脆。确保这一特色的精妙之处在于本地土鸡选料和精致的制作工序。第一道工序:水煮。取2公斤左右的公鸡,煺毛清膛,不放任何作料,置于水中清煮。第二道工序:出风。煮过的鸡要经过数小时晾凉风干待用。第三道工序:改刀。将晾凉风干的鸡,切块或者片成大片,放入盛器,加入秘制的调料浸泡后即可上桌待客。需要注意的是,清水煮鸡时不可将鸡煮烂,不然就切不了片,成不了形,入不了味,嚼不出脆。当然,至于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火候如何把握,全凭厨师的经验来判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会龙板鸡唯有用当地的井水清煮方可得味,唯有在会龙镇才能品尝到正宗的板鸡。如今,奔波在外打拼的会龙人离家时总会捎上一点板鸡,行囊里装着家乡的味道,那是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愁。 手擀面 忘不掉妈妈的味道

朋友到了会龙镇,好客的主人会热情地让人品尝当地的另一种特色美食——手擀面。

讲到手擀面,90后、00后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是啥意思。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用手工擀的面条。如果自己动手做,有两样工具缺一不可:一个是案板,一个是擀面杖(俗称大擀当)。只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手工擀面条费时费工,大部分家庭都购买机器压制的面条或成品挂面。这样做饭虽然节省时间,但味道却是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

要实现追求极致美味,破解之道就是撸起袖子自己干,亲自体验一把。会龙人做手擀面,首先是和面,在面粉中放入适量的盐、碱,反复搓揉,长时间饧面,前一天晚上和的面,第二天经过一夜饧面和团面后,用擀面杖反复擀。这可是个力气活儿,擀至一二毫米厚时,要求面皮薄厚均匀,叠整齐后用大菜刀切成面条,之后入开水煮面,捞出后再用凉水激一下(过一下凉开水)。这一“激”,大有讲究,不这样做就没有口感的筋道。激过凉开水的面条捞出,沥干水再配上秘制的汤料,这时的手擀面汤鲜浓郁,越嚼越香,真是既好吃又耐饱呀。

小小一碗面,承载大学问。中国人吃面条的历史,是从东汉开始的,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第一次出现挂面的记载。对于面条的起源,很多国家争得不亦乐乎,意大利人、阿拉伯人都说面条是他们发明的。几年前,考古人员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新石器遗址上,发现了一碗米粉做的面条。这碗面条直到4000年后才重见天日,说明中国人才是面条的发明者。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的老百姓喜爱面食,把面条做得轰轰烈烈,誉满天下。诸如臊子面、油泼面、锅盖面、热干面、阳春面、炒面条、摆汤面等多达60余种,制作面条的基本食材也多达十几种,如小麦面、豆面、荞麦面、玉米面等。可以说吃面当在中国,中国的面是世界之最。

新闻推荐

沉睡4000年,今朝露“容颜” 阜南迎水寺部分遗址发掘完成, 是目前淮河以北已发掘的台墩遗址中保存较好的

备受关注的阜阳“南通道”305省道施工过程中,与阜南县许堂乡大桥村的迎水寺遗址“相遇”,导致遗址西部400平方米被占压。为...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会龙美食流传千年故事多)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