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本科毕业的王雪松,返乡回到苗集镇前进村钻研把家乡土特产拿到网上卖;退伍军人张祥辉是公桥乡集镇上一家网吧的老板;重点大学毕业的刘振在张古村,和朋友合伙创办了一个家庭农场;85后的邱丽东和丈夫返乡创业,做物流生意……在阜南,这些分布在各个乡镇的复原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手等优秀青年,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村级后备干部。他们活跃在农村基层组织,破解了乡村人才稀缺,尤其是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老化、文化偏低、能力不足等难题,成为基层管理人才和脱贫攻坚力量。
创新招聘 解决“五化”问题
今年30岁的邱丽东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大专生,她至今还记得两年前第一次踏进苗集镇苗集村委会办公室时的场景:只有一台旧电脑,上面落了几层灰,早已经不能使用;一根网线耷拉在地板上,根本连不上网;村里的材料靠手写,各种材料堆成了山,却没有一个电子备份……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办公室里有复印机,由于村两委的老干部不会使用,只能花钱去镇上找打印门市的人帮忙。邱丽东粗略地一算,一年下来,“上缴”给打印门市的钱,够买几台新电脑了。
邱丽东遇到这些情况,在之前的阜南县村级组织中普遍存在。以苗集村为例,村两委有7个人,村支书50多岁,两人40多岁,剩下4人都是60多岁。部分基层干部受年龄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会使用电脑、没有一技之长和致富本领,对上级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地方发展缓慢、工作效果不理想。
“在村基层组织中,能力弱化、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贫化、作风腐化的‘五化\’问题突出,单靠这些村干部开展基层工作,显然很有难度。”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说。
为彻底解决“五化”问题,阜南县于2016年在全市率先创新招聘方式,制定了《阜南县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暂行办法》,实行社会化招考,将高校毕业大学生、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吸纳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经由赵集镇、洪河桥镇试点后,目前全县28个乡镇已招考村后备干部610名,使用587名,高中及以上学历达100%。
脱贫攻坚中勇肩重任
前些年,邱丽东在广东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和丈夫结婚后,就随丈夫回到苗集村,共同打理物流生意。2016年3月,通过苗集镇统一招考,成了苗集村的一名后备干部。
上岗后,邱丽东把村里堆成山的纸质材料,一张一张地敲进了电脑,结束了苗集村手写材料的历史,大大提高了苗集村的办事效率。
“原来这些材料,俺得用一天才能写完,现在你在电脑上2个小时就完成了。”勤快能干的邱丽东不断得到村两委干部的信任,逐渐将村里一些重要事务交给邱丽东。今年,她被发展成为村扶贫专干,平时参加镇里的扶贫会议,学习消化各类政策后,再将政策精神传递给村两委班子。“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政策理解快,现在成了业务上一把好手。”村两委负责同志介绍说。
刘振是和邱丽东同时招考成为村后备干部。与邱丽东不同,他在处理村里各项事务之余,还经营着自己的家庭农场,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带动乡邻致富。
为了照料妻儿,2012年,刘振放弃了沿海城市的高薪待遇,回到家乡扎根创业,和同学一起做了几年某速冻食品的阜南代理商。2015年,刘振看好农业发展潜力,和朋友一起在村里流转了230亩土地,发展冬桃种植。村里50户贫困户,通过阜南大户带动参股扶贫项目,成了他家庭农场的“股东”。冬桃三年成熟,刘振利用冬桃树苗小的特点,这两年,在林间套种了西瓜、中药材、蔬菜,还散养了一些土鸡,收到了不错的效益。“冬桃属于硬桃,口感甜脆,是极晚熟的品种,由于是反季节水果,市场价格很高。”刘振说,冬桃明年上市,目前长势喜人,等明年赚钱,就可以为村里的贫困户分红,也算我对家乡做了贡献。
“在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过程中,除对学历等作硬性要求外,还更加注重选择希望留在家乡发展、有一定知识技能、想为家乡父老办实事的人员进入队伍中来。”阜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国桃表示,通过选拔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队伍,激发党建活力,使他们成为脱贫攻坚等工作的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我叫王子武,1978年生,是阜南县淮河湾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2012年,我们还在为土特产卖不出去发愁,今年我们的网上交易额就有望翻一番,超过6000万元。电商下乡,让俺们尝到了甜头。我在阜南濛洼...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