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是城乡环境治理中的关键一环。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启动以来,阜南县着力攻坚城乡垃圾处理问题,走出了一条“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路子,有效化解了垃圾围城、围村的难题。
垃圾日产日清
庭院整洁干净,不见一片垃圾,门前显眼位置整齐地摆放着家用垃圾桶……这是近日在阜南县苗集镇张德备家中看到的一幕。“村干部带头整治大环境,在村里大路小路上都配备了垃圾桶。我们也要搞好家庭的小环境,不乱丢、不乱扔垃圾。”张德备说。不仅是他家,随着宣传到位以及生活条件改善,附近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垃圾收集后统一投放至垃圾桶,不再随意抛洒。
张德备所言不虚。行走在阜南县大小乡镇,记者发现,暴露在外的塑料袋等垃圾已不多见,路边的垃圾桶里则常常盛满了垃圾。“如今,我们镇按照每5户投放一个垃圾桶的标准,在全镇道路沿线投放了1780个垃圾桶,确保村民生活垃圾有地可投。”苗集镇党委书记于旬介绍说,同时,按照每500人配置1名保洁员的比例,全镇共聘请了120余名保洁员,其中乡镇自聘保洁人员80人,依托外包公司聘请40余人。“外包公司负责镇域内主要街道、道路的保洁及转运等工作,自聘保洁人员则主要负责各村道路的清扫及清运工作。”于旬介绍说,由此确保全镇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焚烧发电变废为宝
经收集、清运后,垃圾又最终转运到了何处?“以前垃圾确实没处去,大多是哪里偏僻,垃圾就往哪里倒。说是垃圾清扫、清运,也只是从居民家门口转移到了另一处。”谈及此前垃圾处理的过程,阜南县于集乡党委书记朱琳感触颇深。走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过去一些乡镇还存在将垃圾掩埋、焚烧的现象,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破题的关键是阜南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入使用。为有效处理全县生活垃圾,2015年,占地100亩、总投资为2.58亿元的阜南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建设,2016年11月26日首次接收生活垃圾试并网发电。2017年以来,阜南县生活垃圾发电厂进厂垃圾量达9万多吨,日均垃圾进厂量505.3吨/天,单日最高进厂垃圾量为1243吨,基本解决了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如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成为全县垃圾处理的主渠道,但在该项目启用之初,进厂垃圾仅170吨/天。”阜南县文明办王少军介绍说,为充分发挥发电厂的作用,阜南县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考评管理办法,将各乡镇垃圾进厂量作为环境整治考评内容,并且加大财政投入,按照每人每天产生0.2公斤生活垃圾作为基数计算垃圾量,结合各乡镇距离垃圾发电厂的距离,给予每吨35元、45元、55元补助;同时按30元/吨的标准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处理给予补助。“通过督促、激励机制,保证乡镇及时清运垃圾,同时又保证了发电厂的正常运转,更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王少军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丁冰旭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