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军队生活让我们收获很多,也让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近日,阜南县中岗镇回民街居民海浩、海义兄弟俩,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军旅生涯时,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兄弟俩一起去当兵
海浩、海义兄弟的军旅历程,还要从2014年说起。
“哥,我想去当兵!”2014年夏季的一天,已经在合肥一家医药公司当区域主管的海义拨通了哥哥海浩的电话,向哥哥讲述了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军营梦。当时,海义虽然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是顾虑并不少,一来自己从小体质不好,担心体检过不了;二来兄弟俩虽分隔两地,感情却一直很好,怕进了军营一个人孤单。
“接到电话后,我想了很久。”海浩说,当时他已从安徽大学毕业了将近一年时间,而且在北京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最终,海浩还是决定回到家乡,和弟弟一起参军。“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从军梦,如果我尝试着迈开这一步,也许就能圆了这个梦。”
“走,我们一起去当兵!”就这样,经过层层审核,2014年9月,兄弟俩告别父母,成了新兵连里的“大龄青年”。入伍后,两人幸运地被分到了一军一师一团硬骨头六连。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各项考核指标均位于全军前列。
列入英雄连 参加大阅兵
部队的生活十分辛苦,每天都要进行大量训练。“记得入伍不久,我们便开始了50公里的跑步拉练。”海浩说,部队的训练非常考验人的体能,但好在出生农村的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很快便在新兵中脱颖而出。
2015年春节后不久,兄弟俩所在的部队开始选拔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士兵,最终选出了468人,其中359人出现在了阅兵式现场。“能够参加阅兵,对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感到非常兴奋,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都值得。”时隔两年,海浩对当时的选拔过程记忆犹新,参加阅兵的士兵,每一个都是万里挑一,各方面素质过硬,“当时参训的唯一想法是——努力、再努力,不能被淘汰、不能给连队丢人。”
站军姿是最辛苦的。“与大家想象中的不同,我们每天的训练长达17个小时,经常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海浩说,那种背着枪的站立,背带与肩膀长时间接触导致肩膀格外酸疼,但不允许有丝毫的动作,“相比运动状态,静止状态下遭受痛苦更让人难以忍受。”
辛苦的训练最终结出了荣誉的果实。2015年9月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举行。海浩、海义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成为受阅的10个英模部队方队中“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的成员。消息传来后,家乡人民欢欣鼓舞,为海浩、海义兄弟二人在部队的出色表现点赞。
青春无悔 服务人民
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是又一件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大事,安保工作非常重要。当时已经到达退伍年龄的海浩、海义兄弟服从组织安排,全程参与了相关安保工作。“当时,我们主要负责杭州西湖片区核心区的安保任务。”海浩说,这是他们临近退伍时,执行的又一项重大安保任务。
“能够参加大阅兵和G20峰会的安保工作,这是我们作为军人的骄傲,值得纪念一生。”海浩、海义告诉记者,从军当兵,让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大阅兵过程中,当他们大声喊出“为人民服务”时,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珍惜这有限的生命,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退伍后,海浩、海义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全力备考基层公务员。今年初,海义顺利考取了颍泉区城乡管理行政执法局,如今是一名优秀的执法人员;海浩则通过公务员考试,等待体检通过后,有望成为阜南县的一名基层公务员。
“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希望能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海浩说,军营里他们度过了无悔的青春,未来,他们将依旧严格按照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新闻推荐
崔黎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