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的民间文化非常繁荣,阜阳市八个县市区国家、省、市三级非遗为数众多,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支撑整个民间文化发展的骨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了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设施建设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结果花落两家:阜南嗨子戏和颍上花鼓灯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80万元,此次为阜阳市首次争取到中央资金支持非遗项目。
阜阳非遗项目众多,传承人的作用功不可没。现今共有普查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510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很多非遗项目急需财政资金支持。但很多非遗传承人缺少项目意识,导致一些亟待保护开发的资源,与上级政策和资金失之交臂,很多非遗再不保护就慢慢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有些传承人是因为年纪大,有些是因为文化低,有些则是根本不重视。比如笔者与某剧团负责人联系对接申报项目,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只管演出,争取项目是领导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导致贻误了黄金时间。
诚然,非遗项目申报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此次阜南嗨子戏和颍上花鼓灯项目,都是主管部门的领导亲自上阵,发改委作为申报审核部门给予全力支持,笔者作为具办者全程参与其中。相关申报材料如土地、规划、环评、可研和节能登记等,都是在政府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完成,材料和部门合作缺一不可。但是,更重要的是非遗传承人对项目的重视和项目意识的确立。很多非遗项目都是在没有项目意识的背景下全军覆没的,以至于阜阳非遗项目在省里专家评审会上仅有阜南嗨子戏和颍上花鼓灯项目硕果仅存,令人惋惜。
如何使得阜阳非遗传承人树立项目意识?除宣传引导外,加大培训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申报项目是严格按照国家审核程序操作的,因此,要懂政策、熟悉操作流程和要求,国家扶持项目是从预先建立的项目库中遴选的,不入库就没有机会拿到项目。对阜阳市非遗传承人集中培训,不仅要学习国家政策,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分析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的原因,有的放矢,加强项目申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要帮助非遗传承人放弃急功近利和自暴自弃两种想法,从入项目库开始,结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现状,明确分多步走的申报战略。国家资金扶持专项分技艺类和表演类,每类申报内容和建设内容各不相同,应遵循政策,按照政策指导的类别,按照轻重缓急逐步申报。合理安排布局剧场建设、辅助用房、排演大厅、传习基地和展示场所的规划布局。
如今,已进入“十三五”第二个年头,如果“十三五”没有中期增补,到2019年申报“十四五”国家非遗项目库时,期待阜阳能顺利争取到中央资金支持更多非遗项目设施建设。
新闻推荐
证监会已受理其上市申请文件,发审委员会审核后即可上市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