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阜南县会龙镇洪洋家庭农场蔬菜大棚里,当地拳头产品——辣椒长势喜人,即将成为杭州、长沙等地市场的抢手货。
谁能想到,一年前,农场主张洪洋还在为大棚改造资金发愁。
“蔬菜大棚搞了14年,160亩地、103个大棚全部种植辣椒。去年夏天,我想把简易棚升级改造成‘三模一帘\’,让辣椒避开高峰期上市,把利润提上去。”在考察了市场、技术和管理后,张洪洋踌躇满志,可一算投入资金,又犯起了难:“改造37个大棚需要86万元。我东拼西凑了60多万元,可是还差20万元。想向银行贷款,又没有担保人、抵押物。”
就在张洪洋一筹莫展之际,“劝耕贷”送来了“雪中炭”。“提交土地流转协议和申请书,一个多星期贷款就批好了。今年春节,经过改造的大棚多挣了20多万元。”张洪洋说。
会龙镇党委书记刘金堂介绍,会龙镇拥有耕地4.8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达8000多户。但其中不少和张洪洋一样,囿于“贷款要抵押、担保要找人”而面临融资难题,继而限制了本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为打通金融资源流向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2015年底,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地方政府、银行共同推出农村信贷创新产品——“劝耕贷”。与传统贷款方式相比,“劝耕贷”申请条件简单、审批过程简捷、贷款额度较大、还款方式灵活。更关键的是,农民不需出具担保抵押物即可贷款,风险由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共同承担。
“政府、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错位把关、联合发力。政府主要负责需求信息搜集、主体审核筛选、资格推荐;金融机构负责验证审核贷款对象真实经营状况和信用调查,并据此确定贷款。而担保机构则负责对比确认、发布项目信息、制定操作模板和协调服务。”刘金堂介绍,这种便农、惠农的金融服务,有效激发了农业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全镇已有138户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银行“劝耕贷”授信,其中77户已获得贷款1980万元。
新闻推荐
讲述人:曹群,女,1968年出生,阜南县人,安徽豹子头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采访人:本报记者冯启俊通讯员王小春从2012年回到家乡创业,这五年是我发展最好的五年。我是阜南县焦陂镇人,初中毕业后学了裁缝手艺,在家乡...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