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5点,一个年轻女孩在店铺前停住脚步,看看手机,再抬头看看店招,“小姑娘,你是看微信来买肉的吧?”老板笑嘻嘻地问。5月底的一篇微信文章,让合肥四湾的拱辰街菜市场瞬间变成了“网红”。这个原本普通的小菜市,突然间多了许多“粉丝”,很多人边看手机边找到老吴家的渣肉店。
合肥的老城区有条老街,现在叫拱辰街菜市场,老合肥人都叫它四湾。这条街一头连着阜南路,一头连着环城路,狭长的一条小巷,不通车只能走人。南边街口立着个大石柱,上面写着“拱辰街菜市场”。
和其他菜市场无异,四湾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小小的一条街上,卖蔬菜水果、鸡鱼肉蛋、粮油日杂样样不缺。不同的是,街上许多店铺都在门头上挂着偌大显眼的招牌:“杨记生煎二十年老店”、“雷家绿豆圆三十年老店”、“黄大妈水饺始于1988年”……向人昭示着它的历史。
经营二十多年“四湾渣肉”的老吴跟记者聊起来,最近很多人是看了微信文章找来的,前几天,就有一位老奶奶拿着打印出来的照片找过来的。老吴家的铺台上,摆着三种渣肉:渣瘦肉、渣五花肉和渣排骨。
每天清晨,老吴会准时起床去挑选最好的五花肉,回来去毛、切块,配上盐、酱油、味精,腌制两小时后再裹上自家炒的米粉,盖上网纱,就放在铺子对面的台子上晾晒。天好的时候,一天就能晒干,阴雨天晒不干还要烘。
老吴家渣肉,红白相间,肥而不腻,嫩而不糜,不齁咸,咬一口下去,满嘴的米粉香气。顾客买了渣肉后,老板娘会叮嘱,“回家放冰箱冷冻,蒸之前要沾水。”
颇有经营头脑的老吴家,给店铺起了个名字叫“四湾干渣肉”。“这个辨识度很低呀?四湾不止一家卖渣肉的。”老吴的爱人接过话:“我儿子说了,其他的名字俗气,这个名字最简单,最洋气。”老吴指着店铺旁竖着的门牌说,“我们的‘四湾\’是注册商标,加了圈R的。”
从7块多钱1斤的渣五花肉,卖到了如今30块钱1斤。味道没变,但做买卖已经和从前不同了。老吴注册了微信,老主顾直接在微信上告诉他要买多少,然后直接发快递,现在的渣肉也有真空包装,发往外地都没问题。店铺里也摆出了微信、支付宝收款的二维码,方便顾客手机支付。
四湾干渣肉店就是四湾菜市的一个缩影。简单的小食,十几二十年的口碑,咬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市井的气味,充满惊喜和感动。最近的一篇10万+的微信文章,使老四湾让更多的新合肥人熟知,这个裹挟着浓浓烟火味道的小巷子,演绎着“舌尖上的合肥”。
记者郑茹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