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阜南县计划投资3.3亿元,围绕沿淮村通动力电、光伏扶贫等项目同步做好电网项的规划和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
电改为致富添动力
“村里以前没有动力电,我们养牛户粉碎饲料全靠人力用铡刀切。今年供电公司给我们架了新线路、增加了变压器,以后养牛省事多了。”阜南县方集镇大张湾村民张友福谈起村里电网改造的事,言语里充满了喜悦。
大张湾村位于阜南县洪洼蓄洪区,十年九涝,种庄稼不赚钱只能发展养殖、种植等农副业。可由于电力基础设施差,根本没法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群众对实施电网建设的要求十分迫切。
“结合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我们把大张湾村列入‘村村通动力电\’改造范围,今年初为村里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3台,新架0.4千伏低压线路3.61千米,实现了全村动力电全覆盖,解决了村里动力电不足的问题。”国网阜南县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往后,村民发展养殖、种植规模,再无后顾之忧了。
大张湾村的变化,是阜南县电网建设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6年间,阜南县抓住农网升级改造的政策机遇,各类电网建设共完成总投资7.7亿元,连续两年单县电网投资额居全省第一,并远远超过了当地前五年电网建设投资5.29亿元的总和。大规模的电网投资改造,为当地扶贫攻坚取得胜利提供坚强电力保障,有效改善了“卡脖子”“低电压”等用电问题。
电改前后变化大
洪河岸边的白集村,是另一个刚完成电网改造的贫困村。
“与城市的地下管线不同,我们这里的地埋线外面没有管道。只是把仅有一层绝缘皮的电线不加任何防护地直接埋到地下,然后用砖简单砌个电表箱的低压电力线路。”白集村管片农电工唐运辉说,地埋线看起来很安全,但一旦出现故障,就非常麻烦。因为排查不便,只能凭经验和仪器判断故障点在哪里,修理起来耗时耗力。
一个多月前,白集村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村里电网完成升级改造,不仅地埋线换成了架空线、两相照明电变成了三相动力电,变压器也从1台30千伏安的换成了2台200千伏安的。村民用上了智能电表,配网户均容量达到了2.8千伏安,较以前翻了几番。
唐运辉的工作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大改变。以前,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处上门维护、抢修。现在,他变成了客户经理,每天通过电脑就可知道家家户户的用电情况。“现在的报修电话几乎绝迹了,咨询动力电报装的电话却多了。”唐运辉说,村民如有使用动力电需求,只要提出简单申请,不必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这意味着每个农户在家中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工厂。
多举措为电改护航
推进电网建设,阜南县多措并举、不遗余力。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管控作用,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协调、沟通机制,工作具体到个人,清晰的工作框架使得整个项目组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为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民群众对加快电网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让群众支持、配合这项惠民工程,阜南县通过电视、网络、村村通广播等媒介大力宣传电网建设对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的重要性。在广泛的舆论宣传的引导下,全民关心电网改造升级工作的热潮得以形成,促进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阜南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阜南经济和群众生活呈现稳步提升之势。同时,阜南供电公司已经开始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着规划。据悉,未来工作的重心是加强县城、中心城镇和产业园区等经济增长热点地区、偏远农村地区变电站布局,实现每个乡镇都有满足供电质量要求的电源变电站。在这一惠民工程的促进下,阜南距离脱贫进而进入小康时代的目标已经为时不远了。
国网阜南县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17年底,阜南县将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和解决动力电不足的问题;2018年实现农村“低电压”和线路“卡脖子”问题得到全面治理,并全部淘汰高损配变;至2020年,乡镇电源点覆盖率将达100%,全部淘汰高损配变,户均容量提升至2.4千伏安每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8日,阜阳市政协组织机关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赴阜南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市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王金全参与活动。市政协一行实地参观了王家坝闸、王家坝抗洪纪念展厅、保庄圩和...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