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二日,已在外打工一年的孟凡友终于回到了阔别的家乡。从县城坐上中巴,还在回家的路上,他就感觉有点不同寻常,仔细一看,看出明堂来了,原来公路边上多了一排崭新的水泥电线杆,上面的铁架在阳光下还闪闪发光。电线杆一直排列到自家的村子,还在往前延伸。自家门前原来又老又旧的变压器附近多了一个新变压器。走进家门,老伴笑不拢嘴地打开家里的电灯:“看看看看,俺们家里电硬了!”(硬:阜南方言,好、过硬的意思)
电硬了 过年舒心了
孟凡友家在阜南县龙王乡孟郢台区。和孟凡友一样,村里青壮年一年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打工,到了年底,又都纷纷返乡过年,平时空落落的村庄一下子又恢复了欢声笑语的热闹和活力。但总有一件事让大家一想起来就会闹心,那就是“提不起劲儿”的电力。“现在农民经济条件好了,家里都有一些电器,平时就不怎么带劲的电力,根本就不能承受了。一锅饭煮一个多小时、空调不能用。每年的夏收、秋收时节,脱粒机、水泵都只能断断续续工作,家里的电饭煲、电磁炉、电热水器、洗衣机很多时间都是摆设。”说起过去用电的种种不便,孟凡友依然一脸不开心,“最闹心的是,每年大年夜,都想看春晚,但没有一次是看清晰或完整的。电压低,电视里都是雪花点和条纹,没法看,干脆睡觉或打牌,只有小孩还守在电视前不愿走。”
但今年不一样了,2015年8月,村里电网经过改造升级,原来的地埋线变成了架空线,电线也由两根“细瘦的”裸铝线变成了更粗的绝缘线;只有变压器“变小”了,换成了容载量更大,噪音更低,损耗更少的节能型变压器。“现在终于不用为用电发愁了!到家第二天,就上街买了一个三门冰厢,还有一个大大的平板电视,今年要好好看一回春晚,过一个舒心的春节。”仿佛互相比赛,这几天,许多人家都新添了家电,县城和街上的家电商场都一下子火了起来。
电硬了 过年放心了
感到舒心的可不止这些村民。唐运辉,阜南县洪河桥供电所张沃西台区的客户经理。他在这里已经工作7年,谈起电网改造以及自己工作方式的变化,本来话语不多的唐运辉一下子变得滔滔不绝。
唐运辉服务的张沃西台区有两千多人口,和孟郢台区一样,以前都是两厢的地埋线。与城市的地下管线不同,地埋线外面没有管道,直接埋在土里。“看起来很安全,但一旦出现故障,就非常麻烦。主要是排查不便,只能凭经验和仪器判断故障点在哪里”,唐运辉告诉记者,一到春节,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用电负荷增加,故障也随之增多,尤其是大年夜。一到过年,他就提心吊胆。
就在半个月前,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张沃西台区的电网完成了升级改造,正式通电。地埋线换成了架空线,2相电变成了3相电,变压器由30千伏安换成了200千伏安,入户电表也由老式表换成了智能电表。
随着供电设施的改变,唐运辉的工作方式和身份也发生了大改变。以前他是电工,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处上门维护、抢修,还要和别人一起带着一个大梯子挨家挨户抄电表。现在,他变成了三合一的客户经理,原来由多人分工合作的服务、维修、收费工作,他一人承担仍觉得非常轻松。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就可知道家家户户的用电情况,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报修电话好像绝迹了。
但他最大的感受还是,今年再也不怕供电出问题,可以放心过年了。
■数说变化
在采访中,阜南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吴世杰向记者“晒”了一下阜南电网建设的成绩单:2015年阜南供电公司多方争取各类电网批复项目
1070个
,总投资
5.3亿
元,农配网建设投资超过前五年投资总和。截至2015年12月底,完成各类电网投资
3.2亿
元,工程进度居全省前列。 王黎明陈超李劲松卓也文/摄电改前的地埋线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刘士如)为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3月28日,阜南县三塔镇对全镇17家农家书屋的21名图书管理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有图书管理知识、如何指导群众借阅图书及各书屋间图书交流方法等。...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