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时代楷模”高思杰——标注新闻战线的“精神海拔”

来源:安徽日报 2015-12-25 15:36   https://www.yybnet.net/

高思杰的爱岗敬业和大爱情怀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他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故事背后又有怎样的成长经历——

品读高思杰

老师眼中——

“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高明是高思杰初中的数学老师。 “很小的时候,他有点蔫淘,成天在田野里跑来跑去。上初二时,他突然开窍了,学习非常刻苦。 ”高明回忆说。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考学是农村孩子的“独木桥”。考学意味着转户口,意味着吃商品粮,意味着鱼跃龙门。可年幼的高思杰沉浸在玩耍中,心思并不在学习上。夏天,高思杰和村里小伙伴成群结队去摸鱼捞虾;到秋天,又在田埂上四处点野火;到冬天,在雪地里捉野兔捕麻雀……

上初一时,高思杰患上鼻窦炎,引发偏头疼。休学在家时,他陪母亲去地里给庄稼除草,终于鼓起勇气跟母亲说出了埋藏在心里很久的想法:“娘,我不想上学了,跟您一起下地干活,多种粮食让哥姐吃饱饭。 ”没想到母亲气得直掉泪。那一刻,小小的高思杰,懂得了母亲对他的希望。

回到家,他放下锄头,拿起课本。 “不能让俺娘再为我流泪。 ”高思杰说。全家兄妹七人,守着几亩薄地,年年都要跑“水灾”,日子过得很艰难。

“无论是学习,还是干事业,他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晚上吃不饱,他都要看书学习到深夜。 ”高明说。正在长身体的高思杰一顿饭能吃五个馒头,但他只吃两个,一到晚上肚子就饿得慌。但他坚持专心学习,总是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学生。

不仅学习刻苦,高思杰还会用巧劲儿。他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把“难啃”的知识放在学习效果最好的时段。初三时,他的各科成绩非常优秀,当年就以高分考取了阜南师范。

其实,当时他的分数远远超过了阜阳一中的分数线。读中专每月有16元补助,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放弃了大学梦。 “只要肯上进,不服输,无论走哪条路都会有出息。 ”高思杰说。

母亲眼中——

“他始终一副温暖的笑容”

今年80多岁的母亲,一直很疼爱家里排行最小的高思杰,也一直跟高思杰生活在一起。

“思杰是个心细的孩子,话不多,但孝顺懂事。 ”她告诉记者,思杰知道她爱惜食物,所以每次给她买水果都会 “定量”,两三个苹果、两三个橘子、十多个大枣、一小串葡萄。这样既能让她吃得好,又不会成为负担。

2009年,母亲做了直肠癌手术,出院回家后,身体比较虚弱。那段时间,高思杰做完稿子就往家跑,千方百计抽出时间多陪母亲。有一次他给母亲做饭时,站在厨房门边的母亲突然说:“我难道真的没用了吗? ”高思杰的眼睛当时就模糊了。他明白母亲的心思,母亲多想赶紧好起来,不给儿子添负担,还能帮儿子搭把手。

从那以后,高思杰与家人商量,做饭时“需要”母亲帮着摘摘菜洗洗菜,要让母亲感到自己能干,孩子们生活离不开她。 “我生过好几次大病,医生说应该把我的碗筷单独放,但思杰就是坚持把碗筷放在一起。 ”

去年底,女儿高雨桐生病、去世,高思杰难掩心中悲痛,但他只要见到母亲,都要给母亲一副温暖的笑容,不让母亲担心。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一遍一遍告诫自己:“我不能有事,我一定要撑下去,年迈的母亲、岳父岳母还等着我照顾呢。 ”

妻子眼中——

“他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

1997年,高思杰在阜阳师范学院进修本科学历时,对班上的女同学刘海燕一见倾心。 “她是城里姑娘,又是公务员,同学说我们不般配,但我就是挺喜欢她的。 ”高思杰不好意思地说。

在刘海燕看来,高思杰不善言辞,但是对人很真诚。 “他总是默默地在我身边,从来不跟我发火。我觉得很安心,心里会有一种家的感觉。 ”刘海燕第一次到高思杰老家去,中午吃饭时,高思杰特意为她盛了一大碗红芋。 “我以前说过我爱吃红芋,他就记下了,还跟我说吃红芋管够,说我这个媳妇真好养。 ”刘海燕笑着说。

本科毕业后,高思杰和刘海燕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了。婚后不久,刘海燕就被派到乡镇去挂职,这一挂职就是三年。“当时思杰很想要个孩子,但是他跟我说,等我回到市里,再考虑生孩子的事情。 ”刘海燕说。

两地分居的日子里,高思杰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他每天马不停蹄地从一个新闻现场赶到另一个新闻现场。 “非典”病房、抗洪现场、春运火车站、走基层的路上,高思杰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

“他那么拼命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老母亲能早一点进城和我们住一起,也为了我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 ”刘海燕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温馨。

每天早上,高思杰趁妻子还在睡觉,就麻利地做好早餐。虽然都是家常饭菜,但他总能让妻子一起床就能吃上热乎乎的早餐。 “结婚纪念日、我的生日等日子,他根本记不住,有时他会忽然想起来,可是都过去几十天了。 ”刘海燕笑着说。

同事眼中——

“他在危急关头能豁出去”

“思杰是那种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去的记者。他把记者职业看作是最神圣、最干净的职业,他是那种有底线、有原则、不言苦,出去采访让你特别放心的记者。 ”张洪与高思杰同事8年,在他眼中,高思杰对工作的热爱超乎常人想像。

今年7月,王家坝迎来淮河洪峰,高思杰又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穿着一双拖鞋,右脚上还套了个塑料袋,原来他刚做完甲沟炎手术,脚趾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为了不耽误发稿,又防止伤口沾水发炎,他就这样穿着拖鞋,一瘸一拐来到新闻现场。

张哲是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她眼中的高思杰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有一年,某乡镇生猪收购经纪人,收购了10多户农民的生猪,就是不给钱。高思杰知道后,拎起摄像机,直奔那个乡镇采访。那个经纪人百般阻挠,并托熟人给高思杰送钱,希望封住他的口,遭到严词拒绝后,还扬言要报复。

高思杰听后微微一笑,依然播出了这篇曝光稿件,并且进行了追踪报道,最终为农民讨回生猪款。 “正是这种肩扛公平、笔写正义的职业操守,让思杰挡住了诱惑、耐住了清贫、挑起了使命。他为我们记者树立了榜样。 ”同事们说。

同事高韪说,高思杰干起工作风风火火,帮助他人从不犹豫。 2009年4月,他把刚领回的“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奖金5000元,第一时间捐献给阜阳特殊教育学校。为艾滋病孤儿捐款,为白血病孩子募捐,为弃婴寻找更好的出路……高思杰用镜头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在高思杰的世界里,有三句话让他铭记在心——

聆听高思杰

第一句话是父母教给我的:做人要友善、诚信、自强

我是阜阳市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人。我们村紧挨着淮河的人工支流小润河,是淮河沿岸出了名的内涝灾区。我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只读过三个月私塾,虽然没多少文化,但他们待人都很友善。虽然我们家独门独户,但父母与村里40多姓600多口人都相处得很好。

父母常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念书”。即使家里穷得连过节时都没有盐吃,父亲也总能帮我们凑齐学费,让我们姐弟七人中有五人通过考学走上工作岗位。就是这样的家庭氛围,让我记住了,做人应该友善、诚信、自强。

第二句话是老师教给我的:做事要敬业、专业、乐业

1988年,我考取了阜南师范。一次在学校听报告,一位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您写论文写一篇就能发表一篇,而我写了好几篇一篇也没有发表呢?老师说,这就像我们往水缸里倒水,水缸不满的时候,往里倒水不会往外溢,而一旦水缸满了,倒多少就会溢出来多少。写文章、做事情是一个道理,做到敬业、专业、乐业,先把自己装得满满的,就能自然而然地外溢出来、流露出来。

我反复揣摩这位老师的话,决心做那个满满的水缸,不只是为了写论文,我将来是要去当老师的,不要说一堂课、一星期、一学年,就是偶尔说出的一句话也许就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群孩子的一生。

1991年,操劳一生的父亲患了重病,我回到离家最近的一所中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虽然照顾父亲占去了我不少时间,但十八九岁的我精力充沛。面对一群渴求知识的孩子,我逐渐领悟了“敬业、专业、乐业”的含义,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第三句话是在采访中悟出来的:记者要忠诚、负责、担当

1997年7月28日,我来到当时的阜阳有线台当记者。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从政策理论到新闻业务的学习再到采访经验的积累,都要付出更多努力。经过学习锻炼,感觉拍的图像、写的文稿有了进步,就试着往省台发稿子。一次,我把连续拍摄的5条稿子寄到省台,没想到省台竟然在一个星期内把5条稿子全都播了出来。

从那以后,我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我觉得,既然选择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成了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就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敢负责,有担当,身处基层仰望全省全国,立足全国全省俯瞰基层,为普通老百姓、为区域发展鼓与呼,在更高层面上发出阜阳的声音。

18年的记者生涯,让我对“忠诚、负责、担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拍摄先进人物时,我会被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所折服;拍摄凡人善举时,我会被普通百姓的高尚境界所感动;拍摄共产党员人民公仆时,我会被他们的为民情怀所引领。

对话高思杰

问:在您从事新闻工作的18年中,您每天都要承担大量的报道任务。是什么力量让您如此热爱这份工作?

答:我出生在淮河人工支流小润河沿岸。那里洪涝不断,发展滞后。我上初二时,我们村才有了第一台电视机,五六百口人的村庄,大家挤在一起看电视。那时,我个子小,挤在人堆里看不见,常常爬到树上、墙头上看电视,对电视充满好奇。有幸成为电视新闻记者后,我下定决心要把节目拍好,一则把小时候的“电视梦”续写完整,二则多挣些稿费,改善生活条件,尽快把辛苦了一辈子的老母亲接到城里住。

后来,我拍摄、写作的稿件能够在省台、央视播出,而且越播越多时,我逐渐转变了认识,理解了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把这个岗位与家乡阜阳的发展、千余万父老乡亲的生活连在了一起。目标确定了,路子找准了,我感觉我所有的潜能全部被激发出来了,奔跑也就成了生活的常态。为了区域发展而奔跑起来后,我感觉内心尤为充实、尤为幸福。

问:您每年发稿600多篇,报道过各行各业的新闻,也得过很多新闻奖。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新闻?

答:当了18年记者,印象深刻的事有很多很多,有两篇新闻报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篇是 《水也滔滔,情也滔滔——赴阜南县濛洼蓄洪区采访侧记》。这些年,我全程参加过2次淮河特大洪水、4次淮河大洪峰的防汛抗洪抢险报道,在肆虐的洪水中“趟”出了很多新闻。同时,也见证了受灾群众从困苦到安稳、防汛形势从危险到稳固的转变,而所有变化的背后是国家实力的增强、政府服务群众理念的增强。我采制的《总理承诺高兑现》《救灾公示暖民心》等一大批稿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另一篇是 《轮子上的旋律——走进阜阳火车站春运》。从肩头后背上的铺盖卷、蛇皮袋到身上手头的西装、手机、拉杆箱,从挤坐在广场上、雪地里等车的满面愁容到进站无风雨、高峰无滞留时绽放的笑容,一年又一年的春运报道,让我逐渐感受到蕴藏在火车站、民工潮中的旋律,那就是:咕咕噜噜的拉杆箱小轮子、嗒嗒嗒嗒行进的火车铁轮、跨越时空飞速旋转的时代巨轮发出的和弦。当我的镜头把这一切定格成永恒时,国家强盛、百姓共享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动听的旋律、前行的身影、灿烂的笑脸……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问:万家团圆的除夕夜,您在采访中度过;日常生活中,您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您有没有觉得亏欠家人?

答:有,很深很深的愧疚。我尽可能去平衡,但是我做得不好。

对老母亲,我本来以为把老人家接到城里住是我照顾她。2007年参加首届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时,央视《讲述》栏目前来拍了个短片,其中有老母亲一段采访。到央视演播厅走场时,听到老母亲和记者的对话,我才知道,原来她一直住在我家而没有住哥哥姐姐家,主要是担心我不能按时吃上饭,她一直在默默地照顾我。我当时躲在舞台边上流了很多眼泪。

对我女儿,我有着无法言说的悲痛。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是我老母亲带大的。小学一到五年级,我就把她送到了岳母家,虽然离我们家只有四站路,但我因为工作太忙,常常好几十天去不了一次。孩子写给我们的几百封信中写满了思念、提醒和祝福。后来,女儿离我们而去,这是浸透我生命的疼痛,这样的愧疚该怎样弥补呢?我只有尽心照顾母亲和岳父岳母,尽心陪伴爱人,把对孩子的思念转化成工作的动力,让亲人为我骄傲,这是安慰、是告慰,只有这样,我才能心安。

问:作为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的老党员,请问您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三严三实”的?

答: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记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所在岗位虽然平凡,但使命却很光荣,责任很重大。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结合本职工作,做到:身处基层仰望全省全国,立足全国全省俯瞰基层,让笔墨跟着时代走,镜头围着百姓转,做有良知的记者,拍有温度的新闻。

要“想”在前面,想党之所想,想人民之所想,把党的政策、群众的苦乐及时准确地宣传好、报道好;要“走”在前面,走好示范路,走好引领路,模范遵守党纲党纪,引领人民群众跟党走;要“干”在前面,干好自身工作,带领团队干事创业,用业绩说话,让实绩发声;要“公”在前面,公而忘私,先公后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把岗位职责、工作责任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永远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后。

我觉得,这不仅适用于我这样的基层共产党员记者,也适用于所有的共产党员。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张岳 本版摄影:特约摄影 王彪

高思杰在一线采访。

新闻推荐

防汛练兵保供电

近来,沿淮阜南县雷雨天气频发,防汛形势紧迫。为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应对紧急突发事故的能力,6月8日,阜南供电公司在担任重点防汛保电任务的王家坝供电所,真实模拟了一场“专变低压断路器烧毁失电”事...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时代楷模”高思杰——标注新闻战线的“精神海拔”)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