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吕乃明本报记者 孙海涛
从新婚迈进家门不久,公公就患上了脑梗死,瘫痪在床,婆婆也患病,不能料理家事。 10年来,一个“80后”妇女,用瘦弱的身体默默撑起了这个家。
近日,记者来到阜南县曹集镇的阜濛农场职工家属院,见到这位邻里称赞的好媳妇——叶照敏。
走过一排排整齐的职工楼房,在一个普通的家院门前,记者轻轻敲开了门。一位老妈妈对记者说,她就是叶照敏的婆婆,名叫朱永珍,是一位退休职工。
“俺这个儿媳妇比儿子都好! ”说起儿媳来,朱永珍一脸的满意。老伴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躺在床上,而自己也不能负重干活,照顾老伴和家里的家务事,全落在叶照敏的肩上。 “刮胡子、洗头、理发、洗脚……都靠她一个人。 ”
这时,里屋走出一位中等个头的漂亮女子,明澈的眼睛里透出稳重。
说起多年照顾公公的事情,叶照敏淡淡地笑笑。 “公公得了这病,走路不方便。为了照顾公公,我平时尽量少出门。”她和丈夫2005年结婚,但为了这个家,她和丈夫辞去了在上海的工作,回到家里伺候老人。
“爸爸夜里喉咙有痰,吐不出来难受。 ”叶照敏专门“定制”了一张“床”,放在公公的病床和沙发之间。半夜,听到咳嗽声,她就起来把公公嘴里的痰弄出来。 “一夜好几次,还要给他翻身。 ”
说话间,传来公公的“呜呜”声,叶照敏急忙起身跑进里屋。
一位面部消瘦、鼻子插着吸管的老人躺在床上。 “浓痰堵在嗓子眼,会憋得慌。”叶照敏边说边把不锈钢小勺子压住公公的舌头,然后用医用棉球一点点把浓痰蘸出来。“白天也要翻几次身,这样不容易得褥疮。 ”叶照敏掀开厚厚的被褥,看似瘦弱的她,突然变得很有力量。
她跪在床上,轻轻搂住公公的上身,缓慢侧身,然后把公公身子下面的铺垫重新垫好。
今年4岁的小女儿,也懂事地帮助妈妈把爷爷的被角掖好。“每次看到我给爷爷换衣服,女儿都会跑过来说,妈妈我来帮你。”叶照敏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8岁的儿子也说,母亲对爷爷的照顾让他很感动,“长大了我也要像妈妈一样照顾好父母。 ”
叶照敏的丈夫在镇上的一家电信营业部做临时工,一个月收入才2000多元,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 “其实,公公以前对我很好,做人要讲良心。 ”叶照敏说,公公以前是镇里的干部,但从没有瞧不起她这个农村人。
“去年11月出院时,医生说不行了。 ”可她却没有放弃对公公的照顾。叶照敏说,不管公公的病情怎样,她都会悉心照顾好。 “咱们也有一天会变老的。 ”
“俺们这农场家属院的人,都夸叶照敏好。 ”记者采访结束后,遇到农场退休职工、80岁的沈秀蓝老太太,她一边说,一边竖起大拇指。
新闻推荐
阜南县张寨镇韩庄村村民反映:该县张寨镇贾岗中学旁边,一条主干道上的路桥桥梁坍塌两年了,至今无人问津。这座桥是学生上学的主要通道,安全隐患非常大。此前已有学生掉入河中,幸无人员伤亡。此外,贾岗中...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