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
他是草根公益组织领头人,也曾是一名宁养义工。 6年来,他参与了200多项以敬老、爱幼、助残、助学、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公益活动,用真情温暖贫困晚期癌症患者5人,资助44名贫困学生,捐建34个爱心图书室。
■ 本报记者 张岳
11月8日,申钊走进病房时,被医生当作患者晏瑞超的家属,喊到办公室进行手术前谈话。其实,申钊和晏瑞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一个月前他们还是陌生人。
申钊是阜阳市文峰中心学校教师、阜阳义工联合会会长。他说:“做义工,做志愿者,能为这个社会尽一点儿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弱势群体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申钊加入了阜阳义工联合会。第一次做志愿者,就是陪同阜阳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游生态园。这次活动让申钊感触很深,他体会到了做志愿者的快乐。
申钊利用周末、节假日不断策划、组织、参与志愿服务。他和他的爱心团队,相继组织开展了“爱在福利院”、“爱在敬老院”、捐建 “爱心图书室”、“爱心义卖水蜜桃、圆梦贫困大学生”、春运“接您回家”、关爱留守儿童等近200多项以敬老、爱幼、助残、助学、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
2011年,申钊看到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养院的招募公告,主动报名成为一名临终宁养义工,要为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除了帮他们减轻病痛,更重要的是与其沟通,减轻患者的恐惧。 ”申钊说,每当看到患者由最初的眉头紧锁、满脸愁容到最后与志愿者们唱歌、聊天并回忆往事,他就觉得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没白费。
在看望一位患晚期乳腺癌的妈妈时,她最牵挂的是9周岁的女儿。后来,这位妈妈去世了,申钊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接孩子进城度假,让孩子感受到未曾远离的“母爱”。 “陪这些要到生命尽头的人们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感觉自己的生命似乎在与另一个生命的交流中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这是平平常常的付出,也是满满当当的收获。 ”申钊说。
为帮助贫困儿童,阜城颍州、颍泉、颍东三区众多中小学校中,都留下了申钊和他的爱心团队走访的足迹。走访中,申钊拍摄了2000多张贫困儿童及家庭的原始图像,形成了4万多字的文字资料,在新浪、腾讯微博中发布数百条助学信息。在申钊的呼吁和帮助下,现在已有44名贫困学生成功受到资助,资助金达44000元。
“我们义工联合会不沾钱,受捐者与捐助者都是一对一单线联系。我能理解‘慈善\’这个词,并不是说用什么手段去做慈善,而是要用心,拿着自己的良心做慈善。 ”申钊说。从2008年到阜南县捐建第一个爱心图书室以来,申钊组织他的爱心团队先后在阜南县、太和县等地,共捐建爱心图书室34个,捐赠图书27200册。
【记者手记】
爱心就是一盏灯,因为燃烧的是真情和热血,所以温暖无比、能量无穷。申钊的爱心感染着身边的人,他用自己的光和热,映亮爱的天空。吴磊/制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李晓群“以前天一擦黑,家家户户都关紧大门,但还是防不住窃贼,家里的电瓶车、摩托车、鸡鸭羊等都被偷过。现在有了综治协管员,白天夜里都有人巡逻,看到陌生面孔就上前询问,如今,小偷小摸现...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