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莉
最近,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及用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审计署近日发布的报告让饱受争议的社会抚养费揭开面纱一角,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混乱,漏征、擅自挪用、截留款项等问题成为通病。
这是我国开征社会抚养费十多年来,首次对基层社会抚养费管理、使用的审计情况进行公布。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百姓的关注领域也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逐渐拓展到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等层面。这其中,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更是众所瞩目,其征收标准、收取办法、资金监管和使用,甚至其本身是否应该废止,一直引来各界关注和争论。
根据官方给出的定义,社会抚养费是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政府的社会事业公共投入的经费,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费用。据此,社会抚养费属于行政性收费,具有补偿性和强制性特点。然而多年来却是一笔糊涂账,因底数不清、标准混乱、用途不明等问题,屡遭抨击。据相关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份陆续公开了社会抚养费,还有9个省份未公开,个别省份甚至明确表示“不能给予公开”。
要让社会抚养费名副其实,就得先让用途公开透明。依照立法初衷,根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这项收费应用于补贴、改善相关人的生活状况、平衡社会资源占比等。但实际情况是,现在的社会抚养费,用途语焉不详,很多群众质疑其到底“抚养”了谁?在部分省市区,这笔费用已成为乡镇级政府重要的预算外财源,公款吃喝、干部奖金、各种补贴等均在此列支。部分地方政府不仅没主动公开收支数额,甚至在群众申请公开的情况下,还找各种理由来搪塞。而据《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社会抚养费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分明属于政府政务公开的内容之一。
要防止社会抚养费异化成乱收费,征收标准就得清晰明确统一。当前,各地巨大的弹性标准深受诟病,形式标准是“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质标准却是“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态度”,表面规定统一立法、统一管理,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自由裁定。要摆脱这种名实脱节的状况,就得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征收前有听证、讨论、倾听民意等环节,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要让这项收费实至名归,就得严防地方政府部门乱收费、乱作为现象发生。审计署公布的9省市45县社会抚养费审计结果表明,45县都存在着向征收单位和计生部门违规拨付社会抚养费的行为,证实群众质疑并非空穴来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监管力度,强化审计公开信息力度,杜绝违规拨付或是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等行为。
新闻推荐
马年春节来临之际,阜阳市想农民工之所想,组织开展帮扶农民工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关爱农民工群体、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氛围,温暖了农民工的回家路,更温暖了他们的心。一年一年,回家过年。对农民...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