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安耀武 通讯员 朱贺)8月12日,记者在阜南县王家坝闸前看到,被誉为“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开启2孔闸门,从淮河抽引上来的缓缓水流,经过王家坝闸口流入蒙洼蓄洪区内河,用于抗旱保苗。开闸不是蓄洪而是引水抗旱,这在王家坝建闸60年来属首次。
近期,淮河地区持续高温多晴少雨,发生罕见旱情,紧邻淮河的蒙洼蓄洪区内18万亩庄稼遭受严重干旱。蒙洼干群采取多种形式抗旱保苗。水务部门分别启用了老观、马关等7处大中小型排灌站,分别从淮河、洪河翻水补济内河水源。由于位于蒙洼蓄洪区上游的王家坝镇没有排灌站,无法从淮河取水补给内河,水利部门紧急启动王家坝闸周边水利设施,从淮河提水到王家坝闸前,通过开启闸门向内河供水。王家坝镇党委书记乔印生告诉记者,从10日下午到现在抽水设施24小时运转,每小时抽水400多立方米浇灌土地。
始建于1953年的王家坝闸,是淮河蒙洼行蓄洪区的主要洪水控制工程,共12个年份15次开闸泄洪,为淮河防汛抗洪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闻推荐
▲ 8月19日,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村民在收获成熟的枣子。近年来,当地农民利用荒山发展枣树种植,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灵枣种植面积5000亩,产值达7000万元。 李鑫 刘志安 摄◆ 8月15日,阜南县的...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