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耀下,连绵不断的塑料大棚如层层白浪,蔚为壮观。白浪之间,点缀着工厂化的育苗基地和正在建设的蔬菜批发市场……近日,记者来到阜南县会龙镇辣椒种植基地,眼前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令人赞叹不已。
“目前,全镇年复种大棚辣椒约7万亩,产量2亿多公斤,产值4亿多元,仅此一项使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0多元。全镇数万名椒农靠种植辣椒发家致富。”会龙镇党委书记金志刚介绍说,这一切都得益于该镇实施的品牌发展战略——把蔬菜标准化生产流程贯穿于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符合国家标准,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该镇“集辰”牌、“会龙”牌辣椒分别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在金志刚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会龙镇一处工厂化育苗基地大棚。虽是高温天气,但基地内十分凉爽,郁郁葱葱的秧苗安静地躺在钢铁制成的架子上,输送营养液和水分的管道直通秧苗根部。“基地顶部覆盖双层充气膜,安装了内外遮阳设备,内部使用风机降温系统,一年四季温度都控制在适合秧苗生长的范围内。”金志刚说,现在育苗全部实现了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目前,基地培育的秧苗不但能够满足会龙镇椒农的需求,还销售到临泉、颍上的部分乡镇。”
与育苗基地相邻的地块上,是椒农徐洪宝的辣椒大棚。记者来到时,他正在地里除草。“今年我种了20多亩辣椒,都交给了合作社管理,平时我只要来看看、除除草就行了,比以前省事多了。”徐洪宝告诉记者,为维护“会龙”牌辣椒的形象,保证辣椒质量,他们从不使用除草剂,都是人工除草。
据了解,在辣椒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会龙镇党委政府扶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个,吸收、培育辣椒经纪人、贩运大户、种植能手等3500多人。金志刚表示,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销售环节统一供种渠道、统一育苗技术、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检测农药残留等方式,把分散的种植户、运销户、蔬菜加工户和加工企业联合起来,组团造舰,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有效培育、维护品牌形象,而且形成了具有强大抗击市场风险能力的专业组织。
“以前,我们生产的辣椒都是由各地的采购商前来收购。由于农户对市场行情了解不足,价格基本上由采购商来定,难以掌握价格的自主权。”金志刚告诉记者,随着会龙镇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这一局面很快将有所改观。
记者在阜南县会龙镇政府所在地东侧看到,一个占地200多亩,总投资1800万元的国家农业部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已初具雏形。市场内,一排排两层的门面房规划整齐,1.2万平方米的交易大棚已经封顶。
“预计今年年底,该市场将开门营业。市场内还设有信息处理中心、电子结算中心,这意味着全国的辣椒信息在这里一目了然。以后,哪里的市场需求大、价格好,我们就把辣椒卖到哪里。”金志刚说,依托这个蔬菜批发市场,会龙镇将打造“北有寿光、南有会龙”的全国农产品交易中心,实现会龙蔬菜市场“买全国、卖全国”的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刘士如 工作时,她风风火火,尽职尽责,是同事眼中的积极分子;退休后,她爱钻研、勤琢(,追求创业梦想,她就是阜南县三塔镇退休干部张凤琴。 从年轻时候起,张凤琴就是个不...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