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梅雪玲
8月13日上午,太阳出来没多久就散发出阵阵热气,烤得植被有些蔫蔫的。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阜南县许堂乡邰庄村的一片玉米地,视线所及之处,少数地块的玉米叶已经卷了起来,叶子颜色有些暗淡,但大部分田块的玉米长势都很好,宽大的叶子在阳光照射下绿得发亮。
仔细观察,记者发现这些长势较好的玉米已经浇过一遍。在不少地头,各种水泵、抽水机连着两条水管——一条通往玉米地,一条通往机井或田头沟。“最近,我们县遭遇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很多地块土壤墒情较差,旱情明显。”许堂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张素峰告诉记者,目前,种粮大户、散户和抗旱保苗服务队都在积极抗旱。
正说着,村民刘正宏从玉米地里钻出来,身上的长褂、长裤都湿漉漉的,鞋子上沾了厚厚的一层泥巴。“我过来招呼招呼柴油机。”说着,他就走到路旁的机井边,仔细查看正在工作的柴油机。伴随着机器的隆隆轰鸣声,井下的水通过两根鼓鼓的水带被输送到玉米地里。“我们用的是微喷管,一个半小时挪一次水管就行了。”刘正宏告诉记者,用微喷管省水、省力气,而且能浇透,效果好。即便如此,刘正宏还是累得不轻,他指着田头电动三轮车里的凉席说:“这几天是不分昼夜地抗旱,夜里就铺张席子在地头休息一会儿。”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上接一版 能吃苦,敢啃硬骨头,关键时刻能担起重任,是管委会同事对崔朝学的一致评价。平时,崔朝学负责开发区的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等工作。“这些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琐屑,但老崔能够一肩挑,不...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