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安耀武 朱胜利
“以前干部在大喇叭里提醒防盗,现在主动来给我们‘巡夜\’”——
“一线工作法”在田间地头解决问题
7月27日晚上,阜南县会龙镇芦庄村村民徐洪保安心地在家看着电视。徐洪保白天一直在大棚里忙着种辣椒,直到天黑,才将金贵的辣椒苗栽好并浇了一遍水。夜里11点多钟,在徐洪保家的菜地里,芦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占涛正在“夜巡”。 “这大棚里是乡亲们的血汗和一季的盼头,得给他们看好了。 ”胡占涛说。
会龙镇是有名的“辣椒之乡”,农民家家户户都从事大棚辣椒种植,一亩地的大棚和辣椒值好几千元。当地青壮年又大多在外务工,安全问题最令农民忧心。
“当前,群众最需要的就是安全,镇村干部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帮群众‘夜巡\’。 ”往年,镇村两级干部虽然重视农村治安工作,但主要是宣传提醒,组织村民防盗等,效果不是很理想,村民对社会治安工作很有意见。今年,会龙镇开展“一线工作法”,镇党委书记金志刚要求干部到菜地里保护群众财产安全。
金志刚认为,“一线工作法”就是推动干部深入群众,到一线寻找做决策、定思路、抓落实的第一手材料,在一线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干部不仅要坐在办公室研究问题,更要到田间地头动手解决问题。 ”
“以前干部在大喇叭里提醒防盗,现在主动来给我们 ‘巡夜\’。农村的很多事情,干部只有亲自做过,有了切身体会,才能真帮上忙。希望干部多到村里上上班。”徐洪保说。
“只要多来走动‘叙叙\’,啥问题都好商量”——
主动上门排解矛盾化纠纷
“新房子虽然小了点,但已经住惯了,感觉还不错。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五里村村民蔡云对记者说。
五里村6000多人口,却只有5200亩耕地,人多地少。去年,村里提出并村集居、土地复垦,腾出更多耕地,村民们都表示赞成。但搬迁时,少数村民却临阵反悔,蔡云就是其中之一。
前期,村里试过强“压”着他们搬迁,反使矛盾激化,有人扬言要上访。村干部反思,要改变工作方法。
村里决定让村干部分片带案下访,村干部带着线索主动到各村组下访,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能解决的及时就地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逐一登记造册,创造条件解决。村党总支书记杨培山分到蔡云所在村民组。
杨培山多次上门找蔡云“叙叙”,了解到蔡云不愿意搬迁的主要原因是与儿媳妇关系不好,不愿与儿子一家同住。杨培山就想办法使蔡云婆媳和好,又帮助蔡云申请补助,建了一间新房独居。没有了后顾之忧,蔡云爽快搬迁。
干部带案下访,主动上门排解矛盾,以服务群众作为矛盾调处的突破口,充分尊重、维护群众利益诉求,能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谐。
在蔡云的新居里,杨培山和几个村民围坐在一起,“叙叙”并村集居的事。村民周凤启说:“说句心里话,村干部只要多来走动‘叙叙\’,啥问题都好商量。 ”村民李保志接过话头说:“有些工作得主动做到前头,不能等群众意见大了才被动做。往后,干部办好事也得讲究方法,好事好好办,老百姓心里才敞亮嘛! ”
“帮扶困难户,不靠说的要看做的”——
心到身到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嗅着屋里新麦的香味,颍州区西湖景区街道办事处白行村许洪臣母子俩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许洪臣和母亲都是盲人,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母子俩今年种了2亩地的小麦。但收割时犯难了,他们地块小,又付不起收割费,外地来的收割机不愿意帮他们收割。
其时,西湖景区街道开展干部与困难群众、困难企业、贫困户等“结亲”,实行一对一帮扶活动。街道许多干部都“结亲”困难户,街道办事处“一把手”张仲韬与许洪臣母子“结亲”。得知“亲戚”家麦子收割难,张仲韬联系区农机局,协调到一台收割机和价值300元的免费柴油,并将车和油送到许洪臣家的麦田里。许洪臣家的麦子终于“颗粒归仓”。
“干部帮扶群众不能泛泛而谈,走过场。 ”张仲韬说。以往,帮扶活动针对性不强、持续性不够、效果不明显;一对一帮扶,根据群众需要,帮在实处,帮到群众心坎里。
干部帮扶群众,要身到心到、见真情,才能有实效,才能让服务困难群众真正落到实处。
许洪臣的邻居们说,“干部帮扶群众,不靠说的、要看做的,要帮在实处。 ”他们希望干部帮扶群众不能仅仅靠活动、帮“亲戚”,要变一次帮扶为全程服务,当好所有群众的“服务员”。
新闻推荐
■ 郑莉最近,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及用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审计署近日发布的报告让饱受争议的社会抚养费揭开面纱一角,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混乱,漏征、擅自挪用、截留款项等问题成为通...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