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四年时间,他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添置过一件值钱的家当。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解决一个农村教师的温饱不成问题,他却把钱全留给了重病的母亲;每天四节课,课余时间除去睡觉还有十个小时,他却把这十个小时留给了学生。他就是阜南县慈惠希望小学青年教师——姜海斌。
忙碌的清晨
清晨六点,他一骨碌从床上翻起身,来不及洗脸就去开鸡圈的门。清点一遍鱼贯而出的小鸡和小鸭,接着就去备饲料。等到他洗漱完毕,骑自行车去学校上班时,已经是早上七点半。早上时间紧,他没来得及吃早饭。
母亲又到市二院化疗了,前十一次化疗都是他全程陪同,这次哥哥工地刚刚齐工,有时间陪母亲看病了。姜海斌父亲早逝,母亲身患卵巢癌,前年手术后,每隔一两个月就去医院化疗。在四兄妹中,他排行老三,也是唯一一个“工作人”。两年多来,母亲的医疗费由他一个人负担。
考试前的一天
这是期末考试前最后一天,他还有最后四节课,上午三节,下午一节。上课铃响了,前两节课,他检查学生的听写、背诵和课后作业,甚至没有时间喝一杯水。课间大休息,他回了一趟家。这次母亲住院,家里的事情他操心,这学期学校比较忙,分不出太多的精力照顾家里,短短一个星期就丢了五只小鸡。临走前,他摘了一筐番茄,既能给老师当水果,又能给学生中午做汤。
从这学期开始,学校开始为远路的学生提供午餐,第三节课刚下课,姜老师就进了学校的厨房,今天轮到他做饭。看到桶里的水不多了,他先把米饭煮上,就去打水。学校周边不少农户用地下水灌溉导致水位下降,学校这几天都抽不上来水,姜老师只能到村委会旁边的机井打水。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他从灌溉渠的水管里接了六桶水,再用扁担把水担回厨房。
回到厨房,一位老师已经帮他切好了一盆茄子,他再烧一盆汤就行了。学生不喜欢吃肥肉,他们一直用瘦肉烧茄子。中午放学,31个半寄宿的孩子一窝蜂地围上来,有的不吃米饭,有的不吃茄子,有的不喝汤,还有孩子问他吃不完的米饭能不能倒掉。半个小时后,孩子们吃完午饭都跑到操场上玩去了,姜老师盛了一碗米饭,舀了半碗学生没吃完的茄子,坐在教室一角吃起来。紫菜鸡蛋汤让学生喝完了,他就喝杯水。他说:“有时候剩点汤,有时候剩点菜,不过米饭从来都吃不完。”
午饭后,其他老师都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他收拾好碗筷,就来到操场上。孩子们都在这里玩耍,随时要有人看管。
留守儿童的家
姜海斌任教的二年级有38个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孩子们要在学校玩一个多小时,有些甚至天黑了才回家,第二天早上常常完不成作业。从这学期开始,他每天下午放学后给这些孩子辅导作业,长则一个小时,短则半个小时。写完作业,有些孩子会拿出字帖练字,从握笔到临帖,他会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练字。记者翻看了六个年级学生的作业,二年级学生的作业最工整。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姜海斌心中充满了自豪。
姜海斌今年25岁,2009年大学毕业,这些年他的积蓄不超过一万元,他并不为选择教师这份职业而后悔,因为他很喜欢这份工作。
新闻推荐
于勇会见宋卫平一行亓龙等出席座谈会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