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地城镇刘楼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孟凡辉指着一堆堆打捆的麦秸说,这些秸秆加工后都能变成钱。
眼下,阜南县地城镇刘楼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午收场景,联合收割机过处,麦粒归仓,麦秸倒地,金色田野谱出丰收乐章。
此时,村里返乡创业大学生孟凡辉比村民更忙碌一些,他自购的五台秸秆捡拾打捆机分赴地城镇各村,在收过麦的地里开展麦秸打捆作业。“春争日,夏争时。午季农民习惯抢收抢种,我要在这节骨眼上把秸秆收上来。”说话时,孟凡辉的表情如临战斗。
今年刚从上海海洋学院毕业的孟凡辉,选择在老家创业,目光盯住家乡丰富的秸秆资源,5月份注册成立了阜南县胜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从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眼下,他要利用午季,大量收储秸秆原料,以备接下来大规模生产加工。时间紧,任务重,他不得不夜以继日,与天气和农时抢时间。
“我收购的秸秆,用专业机械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碳条,供应江苏采购商;目前,签订的收购价格是每吨1100元,效益很可观。”孟凡辉介绍。
记者在胜天新能源公司简易的办公室见到孟凡辉所说的生物质颗粒碳条,直径8毫米、长约10厘米的小碳条,规格一致,热效较高,主要用于宾馆饭店的火锅燃料。孟凡辉告诉记者,目前,在沿海许多城市,这种生物质颗粒碳条供不应求。看准了这个庞大市场,孟凡辉回乡后,投资近百万元购置了打捆机和生物质燃料颗粒成型机,准备批量生产。“我公司成立后,当务之急是收储大量秸秆原料;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后,日吞吐秸秆40吨,需收储大量原材料,才能保障机器稳定运转。”
说话间,孟凡辉接了一通电话便坐不住了:打捆机用的盘绳不够了,中午地头温度高,工人都在地里“炕”着。他带几盘绳子,抓起一沓草帽,骑上摩托车就往地里跑。记者随他穿行在田间地头,所到之处,大田里方方正正的麦秸捆尽收眼底;未来得及打捆的地块,村民们正用钢叉将麦秸往地头挑。
处理完手头的急事,孟凡辉得空站在树荫下,聊起了收储现状:“现在,我聘请了30多名工人,在地里打捆运输,连天加夜干,每人每天开200块工钱。也就两三天时间,已打了5000亩地;如果再有五六天好天气,我就能把全镇80%的小麦秸秆回收过来。”
地城镇党委书记薛磊告诉记者,孟凡辉的秸秆收储和综合利用项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秸秆焚烧污染难题。镇里积极配合,每村设定3名义务经纪人,向农民宣传禁烧政策,鼓励农民将秸秆堆到田间地头,方便收储。有人打捆有人收,今年秸秆禁烧的压力会小一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刘金堂)为维护流动人口的权益,实现人口服务均等化,近日,阜南县公桥乡驻浙江省富阳市春江街道办流动人口协会成立。在今后的工作中,协会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发挥积极...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