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夫妻办起针织厂

来源:阜阳日报 2013-04-28 21:2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杨静文/文 王彪/摄

   三塔镇张寨村村民陈伟、杨素云夫妻在检查毛衣制品的质量。

4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陈伟、杨素云夫妻俩开办的家庭服装缝盘厂时,两口子正忙着清点刚做好的一批毛衣制品。杨素云将这批针织裙按数量扎好堆,陈伟则忙着在一边清点数量,不一会就把货物核对完了。

“这批是秋冬货,明天就要发到江苏。我们这儿做的只是半成品,发到那边还要洗烫、染色。这批货做完后,就能休息一下了。”陈伟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因为刚急着赶出一批货,他们放了工人半天假,这些收尾的工作就由他们夫妻俩来做了。从外出打工到自己办厂再到回乡创业,夫妻俩已经培养出了生意上的默契。

不愿一辈子打工

   今年43岁的陈伟是阜南县三塔镇张寨村村民。在街坊邻居眼里,他是个有生意头脑的聪明人。上世纪80年代,他在街上捣鼓些小生意;90年代初,妻子从粮站下岗,两个孩子逐渐长大,为了给家庭创造更好的环境,陈伟带着妻子一起南下广东淘金,并很快在东莞的一家电子企业崭露头角。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很快,在掌握了技术、资源,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后,他和妻子在东莞开办了自己的塑料配件加工厂。

虽然家庭作坊似的厂子只有几十名工人,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销路又不愁,每年的销售额都在百万元左右。很快,夫妻俩靠着勤劳和智慧走上了致富路,在家盖起了二层小楼,成了家乡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到2010年,小厂的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

当年,因为女儿要参加高考,陈伟回到三塔镇张寨村陈庄自然村的老家,陪孩子复习考试。这次回来,他对家乡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当时,就觉得家里发展很快,以前的土路都变成了水泥路;以前,附近只有我家盖有楼房,现在,几乎家家都盖起了小洋楼;最重要的是,家乡的发展环境变了,从镇到村,干部们都鼓励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回乡创业。”

回乡办厂造福乡邻

   感召之下,他们果断关掉了东莞的生意,因为塑料配件不适宜在家乡发展,陈伟最终选择在家乡做针织服装加工生意。2011年3月,夫妻俩创办的阜南县伟强羊毛衫缝盘厂正式成立,新的挑战也就此开始。

因为不熟悉业务,他们经过了艰难的探索。“技术都是从头学的,包括选购设备、联系供应商、打开市场,全都靠一点点的摸索,中间还出现过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可都在政府的帮助下慢慢适应了过来。”杨素云对记者说,小厂之所以慢慢走上正轨,跟当地政府的关心帮助密不可分。

“现在,厂里用的工人都是附近的留守妇女,不但包吃住,给的待遇也不错,旺季时最高一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工资;让当地人就近就业,我们也想以此回报家乡政府的帮助。”杨素云告诉记者,如今,她负责把关产品质量,丈夫负责订单货款;婆婆虽然已近80高龄,但身体硬朗,针线活做得也好,经常来厂里帮忙。他们两口子现在很知足,觉得每天的日子很有奔头。

新闻推荐

退休老两口 乡村育苗木

本报记者 马红云/文 王彪/摄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夫妻办起针织厂)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