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冯小刚出席在防城港举行的活动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宋延康/摄
近日,关于综艺电影是不是电影,这样拍摄“综艺电影”的做法是否可取的观点,再一次引发争论,一方面是《奔跑吧兄弟》迄今为止收获3.8亿元票房的喜人成绩,另一方面是冯小刚批评综艺电影现状,并严肃地指出,这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愿意投资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
近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刊发署名文章,针对冯小刚导演批评“综艺电影”现象,力挺综艺电影能够获得市场认可自有道理,除了“投资回报率上有天然优势”,观众选择综艺电影是因为其满足了观众预期,相反,一些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拼凑的是“创意欠奉”,该文章最后还要大腕导演们好好加油,不要低估观众智商和欣赏水准,拍出观众买账的好电影。
昨日,冯小刚在朋友圈中再发言,将自己对综艺电影的态度进一步说明:“有人认为,把一档综艺节目的素材剪成一个故事片的长度,当成电影在院线放映是一项创新。这让我想起另一项中国式创新,那就是高速路收费站播放的电子声录音,‘你好,谢谢,再见\’。这些本来应该是人说的话,为了图省事改成机器说了。听着那叫一个拧巴。还有朋友认为观众爱看就是硬道理,这一点我也不敢苟同,试想,如果NBA宣布每场比赛允许上两名足球运动员可以用脚传球的话,我相信也会有不少观众捧场,上座率也不会低,但那确实不是篮球比赛了。”
随后,冯小刚更进一步,针对《人民日报》对综艺电影的评论发表看法:“如果说态度决定一切的话,那么五天六天拍一部电影,从态度上来说就已经失了诚意,还谈什么尊重观众,尊重人民币吧。(综合)
链接
冯小刚与主流媒体的“交锋”
2014年2月
“冯小刚的喜剧成就明显被低估”
2013年,冯小刚推出电影《私人订制》。显然这部电影并没有预期想象中那么好。因为无论是票房还是艺术性,可能都和观众的心理期待有一定距离。《人民日报》评论员评论冯小刚,显然,这一次,文章还是给足大导演面子。文章说,“因我们的评判机制缺乏文化自信,冯小刚喜剧成就可以说是被低估了,他成了票房成功的牺牲品”。
文章还说,冯小刚电影从早期充满调侃但略带粗陋的处理,到逐渐贴近时代表象,继而发掘时代本质,由浅入深,力求在娱乐和艺术之间找出双轨并进的路子,展示了一个电影人的摸索与成长。
冯氏影片尽管在海内外拿了不少奖,但始终无缘欧洲三大影展,而这些影展的取舍直接影响到国内一批影评人对他的态度。在这些评论者眼里,冯小刚影片卖座,恰恰证明了它们缺乏艺术性,插科打诨乃至雕虫小技难登高雅殿堂。这种情况在冯小刚拍摄出《夜宴》《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后并没有彻底扭转,于是就有了《私人订制》里那个荒谬到黑色的“俗变雅”设置。
2013年2月
冯小刚炮轰屌丝
2013年2月26日近11时,冯小刚在个人微博中称,一位会中文的外国朋友向他询问“屌丝”是什么意思,他向其解释“是对境遇不堪者的蔑称”,“老外困惑,问:‘为什么你们的电视和报纸大量使用这个词?听上去像是在赞扬\’。我告诉他,我们这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老外彻底懵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我们那虽然言论自由,但媒体绝不敢用这么恶心的词形容弱势群体”。
《人民日报》评论员对此评论说,导演冯小刚炮轰屌丝,引发网络热议。当不雅词汇成为身份标签,我们应反思:自贱与自嘲背后,是阶层固化的现实和社会底层的焦虑。与其在口水战中争论对错,不如改变“拼爹”的规则,用公平的制度安排,打通上升通道,让机遇之门向每个人平等地敞开。(汪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黄庆义 通讯员 蓝丹)3月6日13时20分,一对夫妇带着1岁左右的儿子急匆匆走进防城港市港口区公安消防大队请求帮忙。原来,小男孩在玩玩具时,大拇指被玩具的不锈钢孔洞“咬”住了,家人怎么都...
防城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防城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