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丽广西·宜居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南宁市紧紧围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的目标,结合实际,精心组织,认真抓好“服务惠民”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法律“六项服务”,不断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于近日在防城港东兴市召开的全区“美丽广西·宜居乡村”服务惠民工作现场会上作大会经验交流发言。
目前,全市已有449个行政村按“六有”标准完成了示范建设,占全市1383个行政村的32%。全市共配备村级协管员2105人,901个村设有服务惠民窗口,这两项工作指标在全区排位第一;982个村已接通互联网,1146个行政村配齐办公设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劳动力信息数据录入、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乡村医生和法律顾问配备率等五项工作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问题导向 解民所盼
在推进“服务惠民”专项活动中,南宁市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把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好,把“六项服务”落实到位,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南宁市重点实施了“南宁市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和“绿城南宁产业工人培训三年行动计划”,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活动,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131场,发放宣传材料3万多份,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就业信息不对称等难题。
另外,南宁市还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覆盖行动,建立完善政策扶持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全市930个村(社区)聘有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开展乡村建设、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组织开展万名教师进班级、进家庭、进社区和访学生、访家长、访群众“三进三访”一线大走访活动,发放《求学·助学助考手册》等资助政策宣传资料20多万份,教育部门资助扶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万多人,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全方位宣传、全覆盖落实。
突出特色 打造典型
突出特色,打造典型示范,是南宁市推动“服务惠民”活动深入开展的有效抓手。今年以来,南宁市以宾阳县创建自治区宜居乡村“服务惠民”专项活动示范县为契机,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
同时,南宁市按照全力打造乡村建设特色亮点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市级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在全市培育打造“服务惠民”专项活动示范县区2个、示范乡镇12个、示范村屯49个。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示范项目建设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服务惠民”专项活动示范创建资金在以县区自筹为主的基础上,对通过考核验收,被认定为市级“服务惠民”专项活动的示范县区、乡镇、村屯,分别奖补资金50万元、15万元、5万元。
夯实平台 提升能力
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面,南宁市严格按照有人员、有场地、有设备、有流程、有网络、有经费的“六有”标准,通过整合现有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事村办”站点、农村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等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将组织、宣传、教育、民政、社保、卫计、文化、体育、司法、扶贫、残联等部门投向村级的设施、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力量、捆绑实施,全力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另外,南宁市还成立了各级“服务惠民”专项活动业务指导组,帮助基层干部熟悉操作技术和工作流程,提升服务队伍素质,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同时,广泛宣传引导农民群众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审批、许可等服务事项,切实发挥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群众、帮助群众、造福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共服务。
建章立制 长效管理
南宁市把“服务惠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进行谋划设计,建立健全了各项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形成较为固定的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制度机制。
在具体的服务中,南宁市严格督查指导,抓住突出问题、重要环节和重点人群,定期对“一个中心”建设和“六项服务”落实情况进行明查暗访,探索把群众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建立台账,挖掘典型案例。一方面使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标准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又不断总结反思,优化服务流程,形成标准统一、简便务实、群众满意的服务制度,确保惠民政策真正入村到户。
同时,南宁市还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约束和监督作用,将“服务惠民”专项活动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市绩效考评体系和乡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范围,确保各项服务落到实处。
新闻推荐
本报荔浦讯(记者/王春楠通讯员/周俊远)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首批52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荔浦县榜上有名,同时入选的还有东兴市,全区仅两家。“以前上县城,得花两个小时,现在20多分钟...
东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