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这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孕育了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这里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黄龙入海的壮观与美丽,与之并存还有着大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何在盐碱地上发展高质量农业,不仅对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盐碱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9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三角洲论坛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东营市成功举办,研讨方向直指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大江大河与湿地保护。大河之畔,涛声如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之歌,正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第三届三角洲论坛,在这样的背景和使命中开启了智者的对话、思想的碰撞———
一场大院大所的深度对话:以国际化视角,把准三角洲高质量发展“脉动”
盛秋东营,群贤毕至。来自瑞士、德国等国家和国内46个高校院所共180余名专家学者如约赴会,为三角洲领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汇智聚力。
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德国哥廷根大学……透过嘉宾名录可以看出,这场盛会的规格之高、学术背景之专业、视角之国际化。论坛主题直指当前“黄河战略”之下的重要课题———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绿色农业富地惠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春明在致辞中说:“论坛将围绕我国在分子育种方面的现状、特色及挑战进行研讨交流。”他还特别提到黄三角地区的农业结构转化问题:“东营有大面积的盐碱地,这为盐碱地开发利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正大力开发高抗盐、高品质作物,为促进黄三角农业结构转化贡献力量。”
论坛的务实和前瞻性,也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的高度评价。她在视频致辞中说:“论坛主题精确地抓住了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的两大要素,既做好创新支撑农业发展,也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完全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要求。这一保护与发展相互平衡的观念,也是联合国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一直关注和推崇的。”
既要创新发展,又要生态优先,这场志在把准三角洲高质量发展“脉动”的学术论坛,如一场及时雨,为渴望寻求绿色发展路径的东营大地注入向上生长的“活水”。
一轮因地制宜的强强合作:从治理到利用,实现农业增产与生态保护双赢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城市跨越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已从追求高产量转向高质量。
众所周知,东营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壤含盐量较高,唯有解决好被称为“土壤绝症”的盐碱化问题,才能把农业产业从“卡脖子”“绑手脚”的被动局面中解放出来。
论坛期间,多位专家就高营养抗盐新品种培育、植物盐形态和生理基础、盐碱地农业生态系统构建与作物绿色种植、滨海盐碱地土壤环境的时空演替等问题作专题报告。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研究盐碱地水稻种植。”刘春明及其团队在东营有1000亩试验田,自主研发的中紫系列1至4号高营养水稻,已在56个国家申请了国际专利。茶歇期间,不少参会人员品尝后直言:“软糯香滑,尝到了儿时的味道。”不仅口感好,中紫系列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营养米,营养成分比普通水稻提高了30%至300%。
“过去一提盐碱地农业,我们就强调治理,其实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盐碱地特点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欧阳竹从事三角洲生态研究已有二三十年,团队有上百人在东营开展项目研究。他告诉记者,通过对水、肥、光、热等配套要素的调控,他们在盐碱地上种植的西红柿、西瓜等口感反而更好。
盐碱地农业,大可“从治理走向利用”。依靠广泛“朋友圈”、得力“同盟军”的加持,黄河口在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大有可为。
一个政府搭桥的“高端智囊平台”:“智通”则“道合”,为盐碱地农业发展聚势赋能
“朱教授,您刚才介绍的饲草藜麦种植技术,对土壤和水源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叶专家,您从事的湿地修复项目,在修复过程中是否会对原有植被造成影响?植被的营养成分需要人工补给吗?”
19日,专家学者就各自研究领域作了为期一天的专题报告,并现场回答参会者提问。期间,东营市乃至省内本地企业、涉农单位、科研院所争相提问、求贤若渴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尤其20日上午,与会专家走进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论坛主题开展现场考察走访,更为本地企业单位提供了“点对点”交流的机会。东营市绿之畅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康明生欣喜地说:“我连续两届参加三角洲论坛了。我们成功种植了500亩耐盐碱海棠,专家的指导起了关键性作用!”
事实上,东营市连续三年搭台举办三角洲论坛,提供广阔试验场地和优渥资金政策,吸引了不少“国字号”大院大所参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并在农业领域成功转化出一茬又一茬科研成果:
——东营种子自主品牌难题正有效攻克。已有24个品系800余份耐盐水稻材料在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试验。
——盐碱地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渐趋成熟。在盐分含量9‰以上的原土上开展了西红柿、西瓜、甜瓜、黄瓜试验,产品供不应求。
——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得到推广。运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推广的同步施肥旱直播机,不需育秧、拔秧、运秧、栽秧,最高亩产可达到1374斤,较传统种植亩增效益200元,惠及周边12万亩盐碱地改良……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安全。政府搭台,筑巢引凤;创新领航,聚势赋能。得益于一场场与高校院所的技术对接,东营盐碱地农业发展正起势,盐碱地上定会有大作为!
(记者 李晓琳 李怀苹)
新闻推荐
海通·碧仙湖畔项目举行给水安装工程劳动竞赛 创先争优劲头足 工程提速出成效
放线、切割、焊接、安装……9月18日上午,一场紧张激烈的给水安装工程劳动竞赛在海通·碧仙湖畔项目工地举行。据悉,此...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