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营 今日垦利 今日利津 今日广饶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今日东营 > 正文

67岁河口老人痴迷木雕,创办木雕农耕文化博物馆 “在我眼里,它们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宝贝”

来源:大众日报 2020-04-07 09:22   https://www.yybnet.net/

尹建民在创作中木雕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本报记者 李明

本报通讯员 吴吉新

今年67岁的尹建民是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木雕农耕文化博物馆的“掌门人”。出生于北太平村一个贫苦家庭的他,从小与各种农具打交道,对农耕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为他日后的木雕技艺奠定了基础。

4月2日,记者走进木雕农耕文化博物馆,包括耕地、耙地、播种、打场、扬场等劳动场景的反映农耕文化的作品映入眼帘,浓郁的原生态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过去,我们就是靠着这些农具春播秋种,收点儿粮食勉强活下来。”尹建民说,他从懂事起就开始跟着父辈种地劳作,对田里的这些活儿再熟悉不过。

尹建民对麦收印象很深,在他小时候,村里没有自动收割机,更没有联合收割机,纯靠人力或牲口收麦子。烈日炎炎,人们用镰刀割麦子,然后把收来的麦子拉到场里,趁有风的时候,用木锨把轧出来的麦粒迎风扬场,去掉麦糠等杂物,等麦子晒干入囤……“干完整个流程,人都像是脱了一层皮,但体验丰收是让人最开心的。”尹建民回忆。后来,村里人用起了收割机、耕地车等机械化设备,百姓从终日劳作中解放出来,尹建民却始终对农耕文化割舍不下。

二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尹建民爱上了木雕艺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木雕技艺传承农耕文化。“刚开始学的时候,我都是抽空坐车去图书馆里看书。”尹建民说,为了尽快掌握木雕技艺,他查阅书籍,每天晨学晚练。因为村里没有相关类型的书,他又拿不出太多钱投资到买书上,只能花四块钱坐车去区图书馆借书看。木雕作品看似简单,然而做成一个木雕要经过选材、构图、刮皮、雕刻、打磨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光工具就需要十几种。经过不断摸索,尹建民练就了一双巧手。

在制作步骤中最费周折的就是选材,掌握技艺的尹建民蹬着破旧的三轮车四处搜集可用的木头。有次,为了一块50块钱的树根,他前前后后跑了四趟,最后,卖树根的人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将树根低价卖给了他。买来树根的尹建民如获至宝,很快根据树根的形状雕琢出了一个“老寿星”,令人啧啧称奇。“在别人眼里,这些树根是垃圾;但在我眼里,它们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宝贝!”尹建民说,这些年,为了找这些素材,光三轮车,他就蹬坏了三辆。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他在做木雕,经常主动给他提供线索,还有些人甚至买来木头送给他当素材。

十二生肖、鞭打春牛、农民赶驴车……尹建民先后雕琢木雕作品500余件,作品曾经多次到学校、博物馆等地巡回展出。渐渐地,尹建民的作品有了名声,许多人慕名前来想买下一二件带回去收藏,都被他一一拒绝。“现在许多孩子离农耕文化远了,并不了解当初人们劳动时的情况。我想制作一整套反映农耕文化的根雕作品,让更多人知道。”尹建民说,从苦日子一路走来,他只想让农耕文化保留下来,让人看到作品时能够忆苦思甜。

2019年7月,在义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木雕农耕文化博物馆在义和镇西南村文化大院建成,这下可圆了尹建民的“农耕梦”。不仅如此,义和镇党委、政府还为他配备了工作室,更新了他的工具,现在,他正凭借巧手,继续构思、雕琢新作品。“想想以前的苦日子,能活下来就是幸福;如今,生活就像泡在蜜罐里。我还要继续干,给孩子留下一份农耕文化的印记。”尹建民说。

新闻推荐

利用秸秆种香菇,一茬能省5000元

3月23日,在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高效生态菌蔬示范园,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整理香菇菌棒。一排排标准化大棚里,菌棒有序...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67岁河口老人痴迷木雕,创办木雕农耕文化博物馆 “在我眼里,它们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宝贝”)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