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东营讯(记者唐峰通讯员杨胜男)12月7日,记者在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东六合村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房子新旧,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水窖,难道村里经常停水吗?到村民家中一看,不仅没有停水,自来水、净化水24小时都有,净化水还免费喝。
那还要水窖干什么呢?东六合村党支部书记王云龙解释称:“以前村里缺水太严重,大家缺怕了。后来盖了新房,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水窖保留了下来,不为别的,就为图个安稳,留个念想,别忘了之前吃水难的苦日子。”
自1933年建村以来,东六合村村民就长期饱受用水短缺困扰。68岁的原党支部书记邢兆义说,以前为了吃上水,东六合人想尽了法子。最初通过土井渗水,大伙排队一勺一勺地舀上泥汤,回家沉淀后再饮用。“为了能多舀两瓢水,晚上就去排队,可是等半天也等不了一瓢水。”邢兆义的老伴李文花说。回忆起那些日子,邢兆义直摇头:“就算再苦也得喝,那可是保命的水。那时候一瓢水的用途可大咧,先洗菜,再洗脸,最后再喂牲口。”
和渗出来的水一比,雨水就成了村里稀罕的“甜水”。一到雨天,村民们就拿着桶,去洼坑里、车辙里舀水,能攒一点是一点。到了冬天,碰到下雪天一家人挖雪在锅里化雪,要不就到邻村砸冰,用地排车拉回家存起来。
直到1987年,河口区利用国家解决沿海边缘地区农村人畜吃水问题的有关政策,在东六合村进行“房顶接水”试验,东六合人迎来了第一次吃水变革。开始实施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村里土房子多,屋顶挂瓦的少,需要先给屋顶挂瓦。为了打消群众怕麻烦、担心没有效果的顾虑,村里的5名党员带头,先对房顶进行挂瓦改造。“我们家当时是第一批进行改造的,没花一分钱,全是政府出的。”66岁的村民李秀云说,“从那以后,雨水就没浪费过。我家屋顶50平方米左右,雨水稍微丰沛点的年景,存起来一家人吃八九个月没问题。”
1998年,邢兆义担任东六合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吃水难问题,村庄吃水又有了改变。1999年7月,他们联合附近的郭局村、奇古村修建了一个50亩的水库。2000年5月水库开始供水,专人定时、定量、定村供水,每三天供水一次,东六合村终于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2007年,河口区投资2087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城乡供水同源同质,村里人喝上了“城里水”,这也是东六合村的第三次饮水变迁。
2017年,东六合村迎来了第四次饮水变迁。当年5月,东六合村安装了一台供全村用的净水设备,村里还给每个村民每年提供100元用水补贴。邢兆义感叹说:“当年喝着又苦又咸的土井水时,怎么也想不到有今天的生活!”
目前,河口区173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城乡水网,106项水质检测指标全部达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充分保障。今年,河口区又积极争取省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2286万元,配套建设了压泵站、蓄水池及水压、水量自动化监控点等设施,完成了47个村的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质量进一步提升。
新闻推荐
□记者王晶通讯员宋东报道本报东营讯12月5日下午,东营职业学院面向前来缴费的学生开出东营市首张山东省非税收入通用...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