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的呵护丹顶鹤重回大自然
丹顶鹤“东远”回归大自然。本报记者段学虎摄
陈士远在滩涂上发现了体弱的丹顶鹤。(图片由陈士远提供)
体弱丹顶鹤黄河口病倒爱心人士成功救助
24日,记者与东营市观鸟协会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外,见到了爱心人士陈士远,据自然保护区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正是陈士远的一个偶然发现,才避免了这只尚未成年的丹顶鹤在黄河口殒命。
“2018年12月9日下午3点半多吧,我在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人工河的滩涂上拍摄鸟类。大老远看到远处的滩涂上,有一片白色的东西一动一动的,当时我还以为是一个塑料袋被风吹的。”陈士远说,但是凭着好奇心,他还是决定走过去看一下。“等走过去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一只鹤仰面朝天在泥水里打滚。”
有多年的观鸟经验,陈士远确定这只鸟是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通过简单检查,并没有在丹顶鹤身上发现致命的创伤。”陈士远是一名医生,工作使然,他查看了现场发现,由于长时间在泥水里,“气温低,翅膀上的泥水都成了冰凌子”。而且,他发现,丹顶鹤周边还有一些水样大便。“我是一名医生,初步断定这只丹顶鹤应该是腹泻。”
陈士远决定救助这只丹顶鹤,他抱着这只丹顶鹤,徒步数百米走到路上。与同行的朋友对丹顶鹤初步处理后,就送到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救助中心。
陈士远向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简单介绍了丹顶鹤的情况,并进一步对丹顶鹤进行检查,“初步断定是腹泻导致的体弱。而且根据体型判断,它还是一只亚成鸟,身体肯定弱一些。”
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始着手对丹顶鹤进行救助,“一开始就给它注射了消炎药,并灌食一些葡萄糖增加它的体力。并用最新鲜的鱼虾食材喂食。”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于广军介绍,丹顶鹤来到救助中心一周后就能站立起来了,身体明显好转。“并且,它能够自己梳理羽毛了”。
丹顶鹤的情况稳定后,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它仍然对人类很有抵触,“人在旁边从来不进食,而且很惊恐地四处扑腾。”于是,大家就把它放在了另外一只亚成体的丹顶鹤笼舍内一起饲养。一直持续到今年的2月24日。
虽然看不见它进食,但是丹顶鹤的身体明显健壮了,24日下午,准备放飞时,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称重。“来的时候6公斤多,现在是8公斤。”
当前,正值丹顶鹤迁徙期,救助中心根据这只丹顶鹤的情况,决定对它进行放飞,为此还专门把救助者陈士远邀请了过去。此外,为进一步观察它放归自然后的情况,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也派专人赶到东营,为这只即将放归自然的丹顶鹤配戴环志和卫星定位系统。
“再见了,希望你尽快找到你的伙伴们!”放飞前,陈士远摸着丹顶鹤的头,心里很是不舍。救助人员还给丹顶鹤起个名字:“给它取个名字,就叫东远吧,希望它以后飞得又高又远,而且还有救助者陈士远名字中的一个字。”
24日下午4时许,工作人员为其佩戴完环志,“东远”便重回了大自然。陈士远不放心,用望远镜一直看着它远去,直到它消失在黄河入海口的莽莽原野中。
众人准备放飞丹顶鹤“东远”。本报记者段学虎摄
近日,春回大地,候鸟也开始踏上了返程的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开始变得生机勃勃。24日,东营爱鸟人士救助的一只丹顶鹤在经过人工救助两个半月后,在自然保护区内成功放飞,回归自然。据了解,这是东营近十年来第一次救助丹顶鹤的案例。
本报记者段学虎
近十年来东营添丹顶鹤救助案例
为“东远”戴上环志和定位设备。本报记者段学虎摄
据东营市观鸟协会会长郭建三介绍,本次丹顶鹤救助案例是近十年的第一次记录。“十年以前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曾经有一次救助丹顶鹤的案例。”
郭建三说,目前国内救助丹顶鹤经常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飞,但在东营救助的很稀少。“近年来每年有大量鸟类在东营被救助,充分体现了东营人的环保意识。”
记者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目前自然保护区已经逐渐进入了候鸟北迁和繁殖季节,以丹顶鹤为例,今年在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丹顶鹤数量达到170多只,其中最大的种群超过60只。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丹顶鹤越冬的最北界。
“我们为它佩戴上了彩环p28、金属环Q00-3183的环志,佩戴上了跟踪器,就是为了进一步观测它以后的活动轨迹,同时对丹顶鹤这一物种的科学观测提供数据。”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工作人员徐家慧告诉记者。丹顶鹤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全球的数量仅为3000多只。本次成功救助丹顶鹤,对保护这一珍稀鸟类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案例。
新闻推荐
2月22日上午,东营市公安局机场分局在候机楼出发大厅开展禁毒知识宣传活动。民警向旅客发放禁毒知识宣传彩页,要...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