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从未像今年一样,如此频繁地更换工作。
3月,进出口商品超市关门,“被辞职”的他转身投入其他“洋超市”的怀抱;6月底,供职商场内部模式调整,他又辞职去了新开业商场内的“洋超市”。尽管过程周折,但张超并没有离开“洋超市”这个行业。
张超算得上是东营较早接触“洋超市”的人。两年前,借助新零售的东风,进口商品销售超市成为资本“风口”,张超作为行业内的“老人”,说起前景与未来时充满自豪。很快,盛极而衰,风口骤变。“水土不服”是这一外来事物的通病,加上电商代购风生水起,让“洋超市”悄然“谢幕”。东四路跨境商品销售中心等一批新生代商超陆续关门。
文/片本报记者聂金刚
从风口落下前,“洋超市”经历了些什么?
“洋超市”最风光的时候,是在两年前。挑选、支付、取货……这个商业本质并不复杂的事物,一下子在东营成为“香饽饽”,受到消费者和资本追捧,在市场上开始蔓延。
不过进口商品销售商超之所以风光,是因为两年前东营的消费者还未在超市内接触到如此之多的进口商品,对进口商品充满了新鲜感。原先要通过亲朋好友,甚至是不太放心的微商、海外代购才能买到的商品,一下子出现在了面前,很多人都忍不住掏腰包。
韩国的针剂水库补水面膜、澳洲的番木瓜润唇修复膏、法国的生理盐水鼻眼清洗液……这些无一不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荷兰的奶粉、日本的纸尿裤,这些母婴产品更是“年轻妈妈们”趋之若鹜的对象。大家不用再从网上一遍遍比较了,直接到现场去一趟就解决问题了。
可好景不长,“洋超市”的问题很快出现了。服务水平跟不上,商品价格不断浮动,这些问题逐渐代替了消费者感受到的新鲜感,也让大家从疯狂回归到了理性。
在经营的过程中,多家所谓的“洋超市”对货源的把控也出现了问题,在拿不到商品地区代理权的情况下,同样的商品,有时要比代购的价格要高,这直接导致了顾客群体的流失。
从事进口商品销售工作的李静对货源把控问题有最直观的认识。一开始,商场的商品是按照美妆个护、食品保健、母婴用品、生活数码等来分类。可是由于对货源没控制能力,商品也重新调整,这一次直接按照品牌来划分区域。
另外服务方面的不足,也成为“洋超市”水土不服的原因。很多消费者走进一般商超时,会有各类人员上前介绍推销,试吃、体验等推销方式让人眼花缭乱。而进入进口商品商超时,明显感觉到了“冷落感”,很少有工作人员上前推销。
“顾客群体很固定。”张超的这句话很符合市场的现实情况,和开业时的火爆相比,后来每天商场内的人群多是三三两两。而且由于消费门槛高,消费人群很固定,并不像大众化商超一样覆盖广泛。
传统商超也开始涉及进口商品了。
寻找绝地求生的机会靠卖货盈利的本质有改变吗?
电商、代购日益壮大,“洋超市”沦为体验店
一年前,是东营进口商品商超的鼎盛时期,商场、商品的数量都达到了顶峰。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有西城的诺斯特进口商品中心和东城的蓝色港湾跨境商品销售中心,消费者们没事儿就会去逛一下,看看有什么新奇的商品。
“生意最好的时候,单位6辆车同时出动补货。”提起当时的情景,张超不禁沉浸在当时的幸福感中。同样是进口商品销售中心,但是目前的状态却可以用“冷清”二字来形容。
在东营“洋超市”最为鼎盛的这一年,全国电商平台、代购逐渐风生水起,成为人们购买海外商品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在这一年,作为东营本地的唯一一家海外代购电商平台——广域海购成立了,正式加入了进口商品销售大军。作为本地的电商平台,广域海购汇聚全球进口优品,海外直采,打出了“正品保障,极速发货!我们帮您淘”的口号,吸引了不少东营的粉丝。
一边是“洋超市”进口商品数量少、服务欠缺,一边是电商平台风生水起,聪明的消费者开始理性消费,不再以“定期逛洋超市”为荣,看见什么新奇买什么,而是开始考虑“我到底需要什么”。
除了受到电商、代购的冲击,东营不少传统超市主动求变,开始涉足进口商品。银座商城东城店内有专门的进口商品专区,消费者既可以满足日常购物的需要,也可以在专区买到德国啤酒等进口商品,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
同行竞争激烈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真正让“洋超市”落寞的是不少消费者把它们当成了体验店。和当年在商场试衣服,再到网店购买一样,不少消费者到“洋超市”比较商品,然后再到电商或者代购平台购买。
除了已经倒下的“洋超市”,余下的正在寻找突围或绝地求生的机会,回归商业本质,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商业模式的方式维持经营。效果到底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业内人士分析,本土超市的迅速崛起和其他超市的激烈竞争也给“洋超市”造成了巨大的运营压力。众所周知,在东营东西城商圈内,聚集着银座商城、万达商场等十多家大型商超。特别是靠着时尚、活力在年轻人中形成良好口碑的万达商场发展迅猛,人气火爆,吸引了大量客流。而年轻群体,正是“洋超市”的精准客户群体。
记者调查发现,东营目前市场上的进口商品销售商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做进口商品销售的商超,第二类是进驻传统商场的进口商品超市,第三类是房地产商用来助推房产销售的“配套”。其中第一类的处境最为艰难,第二类借助了传统商场客流量的优势,而第三类已经沦为了房产销售的“工具”。
从事多年零售行业的张先生认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诞生,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靠什么盈利?无论是最初的大众快消超市,还是发展到现在的“洋超市”,都不能避开。目前,市场上有的进口商品销售中心完全是房地产商用来助推房产销售的工具,虽然摆脱了靠卖货盈利的本质,但由于并不是冲着发展壮大去运营的,因此关门是注定的结局。
另外,个别进口商品销售中心已经从大数据角度入手,开始从客户群体上做文章,除了销售产品,还在货架、货柜上留出了广告位,用来吸引广告主,这些广告主多是消费能力强的年轻人。
“线下卖货终归是有限的,而真正的机会,还在线上。”张超认为,既然终端已经成为线上商城的体验点,那就应该为线上商品的销售服务,为此他所在的商场目前已经开始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争取创造更好的业绩。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7日上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志远主持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8年第五次会议,研究...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