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徐卫卫陈英
2月27日一早,一看到崔吉俊面带笑容走进来,28岁的尼日利亚籍男孩约翰激动地走向前,拿出一个橘子塞到了他的手中,示意让他尝一尝。
从21日住院,6天来,约翰的心里,他和崔吉俊不光是患者和医生的关系,还成了朋友。
胜利医院精神卫生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崔吉俊说,他们的初次相见,却是另一番场景:“面包车上的他却披着被子,两眼发直,大喊大叫。”
约翰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留学生。据约翰的同学,来自坦桑尼亚籍的23岁小伙子子亚介绍,约翰躁狂有好几天了,不吃不喝。21日,约翰经过黄岛当地医院急诊治疗后,准备回国。在途经东营的路上,突发病情。出于对他身体健康的考虑,随行的老师和同学赶紧联系他的家人,经家人同意后,驱车直奔胜利医院。
21日当晚7点,正在值班的崔吉俊接到医院急诊打来的电话,说患者正在赶往胜利医院,要他赶去会诊。考虑到当晚要负责4个病区的病房患者,于是他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当晚负责听班的精神卫生康复科副主任徐淑祝会诊。
急性精神疾病患者就在眼前。但是不同于以往救治的患者,对胜利医院来说是第一次遇到外籍患者,语言交流不通,患者家属远在一万公里之外的尼日利亚。
难题面前是绕弯过去还是将患者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胜利医院给出的回答是,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救治。
“不管是来自哪个国家,在我们心里都是一样”。在胜利医院急诊室,一场会诊迅速展开。参与会诊的有医院首席临床专家何兴娜、翟杰,传染疾病科副主任曹祥梦以及影像中心、检验科等医护人员。他们在第一时间到位,全力配合。
很快,对患者做的检查报告单出来了。正如会诊专家的分析判断,眼前的这位外籍患者身体各项代谢指标严重紊乱:如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出常人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作为约翰的主管医生,这对有着近30年临床经验的崔吉俊来说,的确是一次挑战。“当时约翰处于躁狂状态,拒绝治疗,朝我们医护人员不住地吐吐沫,还用脚踢人。”
不光如此,患者身体代谢差,需要尽快补充水分,可是那时的约翰觉得水不安全,坚决不喝。于是,为了让约翰明白水是安全的,崔吉俊拧开瓶盖,先喝了下去。约翰还是一动不动。于是,崔吉俊又打开一瓶,咕咚咕咚喝下去。随后,约翰才开始尝试着喝上一小口,慢慢地喝上两口……
不光只喝水,甚至喝牛奶、吃水果、吃饭等都是如此。医护人员富有耐心,一次次演示,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解释,终于慢慢融化了约翰心头恐惧的坚冰。
不光这些,还有语言上的沟通不畅。约翰刚来中国时间不长,才几个月,习惯于英语交流,对汉语还不明白。于是,崔吉俊重新拾起大学英语:“我要尽快取得他的信任,交流方便,让他相信医生在为他治病,希望他早点好起来。”
被发病时候的约翰吐了满脸唾沫几回,身上被踢多少次,崔吉俊不记得了。但是在崔吉俊心里,记得最多的是,通过对症用药、营养调整和心理上的细致治疗后,第三天上午开始,约翰不再那么抵触他了,用药时也会配合。“就像孩子一样,每当他做得好时,我一点赞,他就抿起嘴角笑,有些羞涩。”
随着病情好转,约翰时常趴在窗户边往外看,有了想出去走走的想法。连日来的密切接触,约翰的变化崔吉俊一一看在眼里。于是,午饭后他会陪着约翰在走廊、门前的篮球场走一会儿,感受春天。
2月27日,约翰住院第6天。将近12点,崔吉俊接到了医院检验科生化室传来的检验结果:约翰的各项指标趋向好转。
让子亚没有想到的是,在胜利医院,看到最多的、听到最多的、感受最多的是这里的医生护士时时刻刻关心着约翰,也让他对中国有了更深的印象,“让我感动,就像我们的亲人,中国医生太有爱心了”。
子亚举例说,医生在每次用药时,都会用笔写在纸上或者用手机把字写在屏幕上,第一时间告诉约翰,今天要吃几片,打针打在哪里,为什么用这个药等,然后他再翻译给约翰,让他明白大家是希望他尽快好起来。
3月3日,约翰病情稳定,就要出院了。让崔吉俊有些激动的是,约翰不舍分开,第一次主动悄悄拉住他的手说:“谢谢您,中国医生!”
新闻推荐
□李明赵秀来报道本报东营讯3月12日,2018年春运落下帷幕。2018年春运从2月1日开始至3月12日结束,共计40天。春运工作启动以来,东营市交通运输系统各级各单位抓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措施,...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