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玲 报道
她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她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她用巧手雕刻美丽的人生艺术,她用剪纸畅想新的生活。她叫李艳红,是利津县一名普通文化工作者,是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自幼酷爱剪纸。先后有40多幅剪纸作品在国家、省、市艺术大赛中获奖。
耳濡目染 传承家学
一张纸,折叠几下;一把剪刀,在手中三转两转,就剪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猪”和“老鼠”。
谈起自己如何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艳红介绍说,这主要还是源于小时候奶奶的影响。她说,那时奶奶的剪纸技艺在附近可是出了名的,奶奶剪的绣花、鞋花、肚兜花等样花,经常有人上门赶着要。奶奶剪的小动物、花草,一直是她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因此,她从小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她也逐渐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要领,学会了剪一些小花样。在家人的指导和自己的钻研下,李艳红的剪纸作品逐渐达到了“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的效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艳红对剪纸的兴趣更是与日俱增,如今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提高自己的剪纸技艺,她购买了《中国剪纸大全》、《中国民俗文化——— —— 剪纸》、《山东农民画集》等许多书籍资料,了解剪纸历史,熟悉各地剪纸风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剪纸技艺。她还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外地的剪纸技艺,曾远到西部陕西安塞、南方江浙地区、东北吉林等地,搜集民间剪纸作品,用心学习。有一年,她利用“五一”假期,带着自己的作品,专门到吉林拜访了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关云德,当面向他请教。关云德对其作品一一点评,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有另大师李萨的风格,让她很受鼓舞。
推陈出新 屡创佳作
李艳红的剪纸作品,之所以能备受青睐、屡次获奖,关键在于她在模仿继承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在熟练掌握剪法的基础上,用心去创作;在潜心研究他人作品的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一次,她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恭王府,“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处处透露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的恭王府,给她不少启发。尤其,当听到导游介绍“天下第一福”的故事后,她及时捕捉灵感,回家马上创作了一件有关“福”的作品,结果非常成功,深受大家喜爱。仅围绕“天下第一福”创作的作品,她先后剪出了200多张,还是供不应“求”。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2008年是我国的奥运年,为庆祝北京奥运会,她精心构思创作了“迎奥运”剪纸作品。主体是一条盘旋成2008字样的中国龙,背上驮着五个福娃手举奥运五环,腾空翻滚的龙身下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四周是代表中国的典型元素十二生肖。与别人不同的是,她对这十二生肖的每幅图案都进行了再创作。比如,她选用“老鼠偷葡萄”作为生肖“鼠”的构图,但是把“葡萄”剪成了“铜钱”;生肖“小龙”的造型,则是将蛇与风信子搭配起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使构图更加和谐。该作品以其巧妙的构思、生动的造型、流畅的线条,获得全省迎奥运书画展二等奖。这次获奖对她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之后的作品是越来越好。
她创作的《正月正》剪纸作品,在山东农民书画美术精品展中荣获三等奖。作品一米二长,八十厘米宽,集中展示了扭秧歌、扇子舞、狮子滚绣球和划旱船等民间最常见的四种庆祝新年的活动,并合理布局“福”、“如意”等元素,给作品赋予了“五福临门”、“四方如意”、“富贵年长”等象征意义。剪纸作品《祖国万岁》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首届《红旗飘飘》全国剪纸大展中获得铜奖,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鸟巢玲珑塔展出。就在上个月,她的剪纸作品《儿童散学归来早》获“纸艺华章·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剪纸大赛最高奖——— 典藏奖。
博采众长 谦虚上进
将传统的剪纸手法与现代的美术理论完美结合,是李艳红能够从众多的剪纸高手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她的另一幅获省级奖励的作品“神七揽月”,是专为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而设计的。整体上看,主体部分是一个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寓意年轻的新中国正朝气蓬勃。内部是一个小女孩,打开窗户放飞和平鸽,窗外有鸟巢、外滩建筑、苏州工业园等建筑。通过窗子还能看见,已经点火升空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底下,衬以舞龙、民族舞。两底角分别斜梯式堆放了三十块砖头,寓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展一步一个坚实的台阶。这些分散的元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发展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若没有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根本不可能剪出来。
李艳红注重将传统的剪纸手法与现代美术理论相结合。她的剪纸作品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构图饱满大气,刀法洗练,既有北方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的“玲珑细腻”,既有传统的民俗特色,又有现代的时尚之美。在剪法上,阴阳结合;元素搭配上,更是不拘一格。
谈及自己的剪纸作品,李艳红感觉还是有些保守,认为受条条框框束缚得还比较多,表现形式还不够丰富。她说,创作是艺术的生命,剪纸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必须融入现代元素,才会有生命力。今后,她会多学习、多尝试,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放得更开 一些,力争剪出自己的特色。
不忘初心致力传承中国手艺
“在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后,感觉自己的思想和艺术境界都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李艳红在潜心研究剪纸的同时,尤其注重对剪纸艺术的宣传推广。她说,起初,更多的是将剪纸艺术作为一项个人爱好和艺术特长来看待。而现在,则是将传承和发展繁荣这项民间艺术看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李艳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共开展剪纸义务培训100多期,培训2000余人次,年龄最大的学员70多岁,年龄最小的只有5、6岁。
李艳红告诉记者,不了解剪纸的人,会对剪纸有一个误解。比如,在一次作品展上,一位外国友人非常好奇又认真地问她,“这些图形都不对称你是怎么剪出来的?”很多人都认为剪纸就是先把纸折叠起来然后再剪,其实,对称剪纸只是剪纸的一种常见形式。剪纸既有用剪刀剪的,也有用刻刀刻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还出现了激光剪纸。当大家真正了解了剪纸以后,就会发现剪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在李艳红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丈夫给予了她莫大的支持和鼓舞。她说,“老公总是第一个欣赏我作品的人,我对自己剪出的作品总是爱挑毛病,他却总在一边找优点,鼓励我。”
一把剪刀,一支铅笔,是李艳红随身必带的两样东西,如果在路上看到有趣的,她就会找出纸张赶紧剪下来;有时候遇到小孩或者是老人,她就会剪出一张剪纸送给他们。小小的剪纸不仅给他人带来了温暖,也把这门传统技艺传播了出去。让更多人对剪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剪纸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艳红说,她会继续创新剪纸的图案,增强剪纸技艺,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传承下去,并努力推广,让更多人学习了解剪纸文化,让剪纸艺术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不重学历重能力 农民也能当“讲师” 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职业农民高级职称评审
本报讯“能评上职业农民高级职称,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今后我要发挥好‘讲师’作用,帮助更多农民实现致富梦。”12月14日上午,...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