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海化学工业区内,来自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考察团一行近40人在这里认真听、仔细看、深入问,全面了解工业区的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生态环保、管理服务等五个“一体化”方面情况。
一个个优质企业、一个个高端项目、一处处优美环境,让考察人员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市委、市政府把鲁北高端石化基地核心区建设作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作为核心,责无旁贷冲在先、干在前。”河口区委书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苟增杰说,“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这次来上海化学工业区学习,就是要全面对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启迪思维、找到差距,结合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效,推动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全面崛起、做大做强。”
一说起化工企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爆炸事故,环境污染,偷排漏排……那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化工?要什么样的化工?怎样发展好化工、管理好化工?带着这些问题,考察团一行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开始找寻答案。上海化学工业园位于杭州湾北岸,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五个一体化”开发建设理念,二十多年来,形成了以乙烯为龙头,以精细化工和合成材料为终端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入驻的59家企业,外资企业占据80%,并且全都是世界500强和化工200强企业,产业和产品关联度也高达80%。
“化工既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又是一个未来的行业,既是一个基础的行业,又是一个崭新的行业。2018年,全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4万亿元,占工业主营收入的比重由2017年的11.8%提升到12.1%。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没有变,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也不会变。”苟增杰说,“所以说这个时候不发展化工是不对的,但是化工应该怎么发展?我们认为应该科学地发展。”对照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围绕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思考了下一步的思路措施。
集聚化、基地化发展是东营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东营因油而生,石化产业体量大、占比重、贡献多,炼化产能升级了、高端化工壮大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就成功了。但是,东营石化产业布局散、链条短、效益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破解“散”的问题,必然要向集聚化、基地化方向提升。市委、市政府把鲁北高端石化基地核心区建设作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整合了利津滨海新区、河口蓝色产业园和仙河镇,统筹全市要素资源,以核心区建设的快速突破引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完全符合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集约协同、一体化提升是核心区建设的主攻方向。上海化学工业区自建设之初就聘请国际知名机构编制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并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抢占着技术制高点和产品定价权。承认差距,但不能甘于落后。下一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实行全方位、一体化建设管理;不断深化产品互供、企业关联、产业协同;推动装置大型化、产业集中化、经营集约化;突出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化发展,让企业聚精会神抓核心业务,并在适当保留大宗石化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向特色化、专用化、功能化、差别化方向提升,重点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集中发力、综合施策是核心区建设快速突破的关键举措。按照“五个一体化”理念,坚持链条延伸和产能整合相结合,招大引强、强化创新、优化环境,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搭建高端石化产业的四梁八柱。重点在整合优势资源,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加强产业引导,推动企业强强联合;加大支持力度,招引培育产业链牵引企业;深化理念更新,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上下功夫,锁定目标不动摇,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高端石化基地核心区建设不断取得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 李怀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利津县盐窝镇北岭中学组织校内学生开展“阳光行少年游”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体验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提...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