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学习,就得在家里种地。”曾几何,这是农家父母经常挂在嘴边对孩子的“威胁”,仿佛只有“跳出农门”才能“跃上龙门”。而如今,农村已经有了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着力点。那么,如何让这部分农民中的佼佼者更有职业认同感,让农民成为有尊严、受人尊重、引以为傲的职业,继而带动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农民队伍中来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2018年山东省首次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这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选择在东营市开展为期2年的试点工作,亦是全省的唯一试点。为此,东营市制定了《东营市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工作方案》,启动了试点工作。2018年12月15日,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出庞增华等中级职称24名农民农艺师、张署光等初级职称60名助理农艺师,为全省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为何评?
———“英雄不问出处”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作为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是人社部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举措,能够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高士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得’是留得住。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有着本质区别,职业农民已经成为自由选择的职业,而非一种身份的象征。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可以是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学历人才,‘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在实践中掌握了一技之长,都能成为国家权威认证的人才,都能使他们作为专业人才受到社会尊重,从而更愿意留在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二得’是引得来。现代农业需要融入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需要引进方方面面的人才。开展职称评定改革,抛开学历、专业等束缚,让广大农业从业者多了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能够吸引各方面有志之士和人才参与到乡村建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
那么,谁能评?“传统的职称评定,对参评者的学历、资历等都有基本要求。考虑到职业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低但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少但实操能力较强的客观实际,我们‘量身定制’了农民职称申报条件,对学历、论文等一概不作要求,重点考察参评人个人品行、技术水平、业绩贡献和带动能力,确保评出的人员具有专业性、代表性和示范性。”高士友介绍。
据了解,在109名首批申报人员中,24名因业绩贡献突出直接获评了中级职称,其中既有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又有省劳动模范、市乡村之星等,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怎么评?
——— 重实干重实绩
农民评职称是新生事物,传统的职称评定方式并不适用。在试点过程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趟出一条可供推广、可供借鉴的农民职称评审模式。
东营市职业农民中级职称评审以前所未有的面试答辩形式进行。“鲈鱼育苗你有哪些技术突破?”“在菌种培育上,你们怎么控制杂菌?”这是在中级职称评审中的现场问题。走出考场,利津县盛泰冬枣合作社理事长韩志刚感慨地说,“这个职称不是‘评’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利津县利津街道綦家夹河村党支部书记、利津县綦家嘴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杨振河被评为中级职称,他深有感触,“做一名职业农民,不应停留在你会种地吗,你会打药吗?而应熟知网络运用,会新技术、品种开发、提高产品品质,做到经营有道,管理有方,种得出来,销得出去。”他说,“农业生产发展再也不能依赖过去简单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新时代我们要树立科技理念、政策理念、法律理念、质量安全诚信理念;要牢牢树立‘市场为王’的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变化,时刻走在市场前面。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永远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要重视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使科技种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要定时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组织专家到村授课,不仅提高村民的科学种植技术水平,更是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用?
———“筑巢引凤来”
在东营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名单中,记者发现,大学生有11名,“80后”有14名。可以说,具有高学历的青年人为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以被评为中级职称的王超为例。1983年出生的王超于2008年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后,曾到国外工作,2012年毅然辞职回到家乡河口区新户镇麻郭村创业。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和试种、对比,王超发现村民都有种植花生的习惯,并且麻郭村土质非常适合种植花生。王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跑到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引来了“富硒黑花生2号”新品种,开始在村里150亩沙质地上种黑花生,开始了黑色种植创业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试种的150亩富硒黑花生,亩均效益提高了3500余元。为扩大黑花生种植面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他成立了河口区新泰花生合作社,与东营奥福瑞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富硒黑花生长期供应合同,共同开发富硒黑花生系列产品,投资150万元,引进先进花生榨油技术设备投入生产。目前产品与多家超市达成购销协议,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良好运行机制。与此同时,王超2017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8年荣获“东营市乡村之星”。
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是新型职业农民获得社会认同的迫切需要。今天的农民已经完全不是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绝不仅仅满足于生活上的温饱、物质上的富足,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社会的认同。“评为农艺师,是对农民这一职业的认可,以后我的干劲更足了。”王超说。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将大有可为。“东营市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职称的农民,除了给予初级3000元、中级5000元一次性补助外,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评先树优等六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将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持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将取得职称的职业农民全部纳入乡土专家库管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高士友告诉记者。(记者 王敏)
新闻推荐
光阴滔滔,时间记录下利津街道的每一次前行;骊歌坦坦,成绩见证了利津街道的每一次进步。綦家夹河的水果、国斌农场的...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