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营 今日垦利 今日利津 今日广饶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今日利津 > 正文

崔光:一条大河见证了岁月变迁

来源:东营日报 2019-09-11 15:23   https://www.yybnet.net/

1949年4月,崔光出生于紧邻黄河的利津县。他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工作后参加治黄工作,退休后做黄河文化挖掘整理工作,与黄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崔光,可以说对黄河几十年来的变迁了然于胸。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000多年里,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善淤、善决、善徙,桀骜不驯。特别是1855年黄河第二次由利津入海,在近百年的时光里,让处于最下游的利津先民尝尽了苦头。史书上形容当时的黄河:‘年年决口,岁岁漫溢,一处未合,他处又决。’”说起黄河的历史,崔光打开了话匣子。

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山东最早的解放区之一,利津人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开启了黄河治理的新纪元。这期间,涌现出了利津县第一位全国劳模、治黄特等功臣于佐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一项项治河防汛、消除堤坝隐患的措施,使千年害河变成了利河,黄河开始为人民造福。

黄河下游又叫“悬河”。从小生活在黄河边的崔光记得,小时候在家里看大汛时期的帆船,就像是从天上飘下来一样。1958年,崔光9岁那年,黄河利津段迎来了一次大洪峰——— 10400立方米/秒。“那是我记忆中经历的最大的一次洪水,平时所见的黄河模样全变了,看起来无边无际的一片浑黄大水,大堤上一条长长的用各种各样袋子垒成的防洪堤,弯弯曲曲一眼望不到头。”崔光回忆说,人们用土篮、抬筐、小推车等各种工具运土、运料,一边是波涛汹涌的洪水,一边是密密麻麻的抗洪大军……一曲抗洪胜利之歌奏响。

利津治黄人在与黄河的斗争中贡献颇多,从堤工埽坝治河技术到垒砌“席花缝”,从吸泥船挖沙固堤到利津全河第一支机械施工队成立,从“拦、排、放、调、挖”到黄河伏秋大汛安澜稳定,70多年来,黄河与治黄人的拉锯战从未停止。崔光说,黄河治理中,有一个事不得不提,那就是“机淤”。“采用机械、吸泥船挖取黄河泥沙的方式进行堤防加固,以黄治黄,解决了全县窄河段堤防加固问题,并且造价远低于其他方式。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相当于少挖了二万五千亩农田。”

“从晚清到民国,利津黄河决口50多次,为这方土地的人民带来了数不尽的苦难。但在新中国,人民治黄以来,伏秋大汛岁岁安澜,这真是一个人间奇迹,也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实现。”崔光说。

有河就有滩。崔光记得,过去为了躲避洪水,滩区村民必须筑起一个高高的房台。“有一句话形容非常贴切:‘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单这一项,就给滩区人民增加了很大负担。”新中国成立以来,利津县通过动员搬迁、淤筑村台、修筑滩路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开始慢慢有了改观。2017年8月1日,《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的印发,让利津县滩区19个村村民的安全有了更强保障。

如今,以“绿色长城、产业廊道、休闲水岸”为特色的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又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金河滩田园综合体、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的实施,让黄河滩区的小村庄每天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站在黄河岸边,崔光不禁感慨:昔日的黄河滩,今日变成了金河滩。 (记者 李怀苹)

新闻推荐

利津县公安局组织开展“守护新学期 平安第一课”活动

9月2日,利津县公安局组织开展“守护新学期,平安第一课”活动。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站好开学第一岗,深...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崔光:一条大河见证了岁月变迁)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