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营 今日垦利 今日利津 今日广饶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今日利津 > 正文

东营市化工学校: 拓宽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

来源:东营日报 2019-09-10 17:1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利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在美丽的凤凰城——— 利津县,成立于2004年的东营市化工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所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师资培训、社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近年来,学校抓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以学校搬迁和化工特色学校建设为契机,坚持“厚实内涵、铸造品牌、突出特色、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走特色办学之路,塑优质职业教育,拓宽了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在学校提质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生发展成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 准确定位,以特色办学寻求发展突破

“今年11月,我们将整体迁入新校,届时,学校办学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一座以化工为特色、多专业门类共建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东营市化工学校校长崔希厚表示。

在利津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3月,市化工学校启动新校建设项目。项目占地185亩,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工程投资2.64亿元,主要建设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等8栋主体建筑,配套建设综合餐厅、体育馆、标准田径场等附属设施,同时修建道路、校园绿化等相应配套设施。2018年,利津县投入1600多万元,购置各专业实训设备,投入90万元购置图书4万余册。

基础设施在得到提升的同时,利津县以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为目标,增加编制名额开展教师招聘、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支持、合理配置职业教育招生资源,着重在政策资金、师资力量和学生生源质量上对学校给予支持。崔希厚说:“有了县里的支持,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得到保障,办学条件得以提升,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准确定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如何求得学校的长远发展,关键在于找准目标、走出特色。市化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东营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新校建设和转型发展为契机,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致力于建成省内一流的以化工特色专业为主、财经商贸、加工制造、医药护理、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多专业门类共建的现代化职业学校,打造鲁北地区乃至全省化工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校企联合办学示范基地和化工生产安全环保警示教育基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完善顶层设计,探索实行“股份制、多元化”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共建人才培养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实习就业平台,让企业真正参与办学,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聘请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教授开展定期培训指导,聘任省内高职院校教师,市内企业高管和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东营市首个化工安全环保教育体验馆,通过虚拟化工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及应急处置措施,做好化工企业职工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

此外,学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面向市场需求,优化设置专业,密切校企合作、与高等化工院校的联盟共建,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市场、功能齐全的立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有效发挥“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引领产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每年为社会培养学历人才200多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为企业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对县内有关企业的职工进行岗前、岗中培训,年培训人数在3000人以上。

2 创新模式,为应用型高级人才培筑沃土

与普通教育培养理论性学术人才不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必须要突出实践导向,强化实训课程,注重技能培养。市化工学校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

今年9月份开学之际,50多名学生走进了市化工学校首年招生的校企特色专业班———“中阳碳素班”。这个班依托学校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沈阳铝镁设计院和中阳碳素公司联合设立的碳材料研究中心建设,致力于培养专业的碳素技能人才,由湖南大学提供专业师资、专业课程以及专业教材,中阳碳素提供实训基地,学校负责教学与管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呈现出“专业围着产业转、教材围着工位转、老师围着学生转、学校围着企业转”的生动格局。

“这个碳素特色班的设置,与我们的办学目标十分契合,开创了学校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了产教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真正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崔希厚表示。

“中阳碳素班”的设置,正是市化工学校创新模式,着力开展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真实写照,更是学校以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模式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近年来,市化工学校通过实施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构建起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夯实了技能人才培养根基。

实施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学校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合理划分理论课和专业课比重,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成立专业部、基础部和课程研发中心,由专业部负责全校专业课的教学研究与管理、专业建设、技能大赛、教学质量监测等工作,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大赛的研究。基础部负责全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研究与管理、教学质量监测等工作,重点加强春季高考研究。课程研发中心,负责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做好基于网络实施的课程平台建设及管理。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升学+就业”育人模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完善技能教学评价机制,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训教学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2016年以来,学校共有7个专业93名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2个、三等奖9个,市一等奖17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50个。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春季高考,帮助学生由中职教育上升到应用型本科教育。近年来,学校的本科升学率达40%;加强与潍坊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和枣庄职业学院的合作,实施“3+2”人才培养模式,贯通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学校还与山东特检集团合作,成立山东特检集团泰山大学科技园东营基地,联合开发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课程,联合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三证毕业制度,鼓励学生提升实践能力,2016年以来共有2886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学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的作用,及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与新工艺,完善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细化项目模块内容,优化项目课程设置,编制项目课程标准,落实专业与产业、专业课内容与企业岗位技术标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三个对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积极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能本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以综合素养为本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开发七大专业校本教材23本,逐步丰富完善了以技能拓展为核心的教学资源体系。

3 培本筑基,教师发展与学生成才相得益彰

对于学校而言,师生发展成长始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多年来,市化工学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教育为主业,突出教师发展与学生成才相融合,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良好口碑。

近日,2019东营金牌工匠名单出炉,东营市化工学校机电专业老师周建新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中职教师。周建新老师的入选,离不开其多年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学校为师生成长创造的良好环境。

周建新老师在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于2013年率先在机电专业开设制冷空调兴趣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自此之后,凭借自己的毅力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周建新带领学生突出实训导向、致力学生成才,专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逐渐成为全省中职院校中制冷专业的佼佼者。他自己也成为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裁判,更是在2018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多年来,周老师的学生或升学或就业深受社会欢迎。今年,其学生李守玮通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被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录取,开启了全新的大学生活。

“刚开始开设这个专业的时候很难,完全是从零开始,学校给我们创造机会外出学习,开展经验交流,并提供资金设备支持,让我们这个兴趣班不断的发展壮大,如今也成了学校的一大品牌。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成才,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周建新说。

如今在市化工学校,像周建新这样的教学名师和李守玮这样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多,生动诠释着学校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的发展成果。

教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学校实施梯级式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按照“校、县、市、省”四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梯级培养,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以课堂为基地、以课题为载体”培养立足课堂、研教结合的科研型教师。目前,学校共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1人,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人,山东省特级教师1人,齐鲁名师2人,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东营市金牌工匠1人,东营市教学能手21人;成立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东营市名师工作室2个;参与“十三五”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4个,县级课题12个,每年都有近百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此外,学校还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采取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邀请高级技师到校传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62人,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61.39%。根据教学需要,每年学校还要面向社会选聘20名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指导实践教学。

教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师德师风。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完善考核、组织学习、宣传典型事迹、开展警示教育、教师宣誓等活动,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形成了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良好师德师风。近三年来,先后有1人获得“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评为“东营市最美教师”,1人被评为“东营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5人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成才。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提升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吸纳优秀的凤凰精神、黄河文化和职业文化,突出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目前,学校成立社团12个,参加社团的同学达1200多人,涵盖了社会公益、文化艺术、理论学习、法制学习、科技竞赛类等诸多领域。学生在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6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2个,获得省一等奖10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30个,学校荣获“省优秀组织奖”。

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学校还注重与社会接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推动优秀行业、企业文化进校园,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优秀毕业生到校授课或讲座,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树立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行业、企业的跨越,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这些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为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创造出了良好的环境,在社会上的口碑越来越好,为学校发展积蓄了不竭动力。相信今年搬进新校后,我们学校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崔希厚信心满满地表示。

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东营市化工学校将根植利津县职业教育的深厚沃土,紧盯化工特色、着眼品牌建设,立足东营、面向全省,奋力谱写新时代中职教育发展新篇章。

新闻推荐

东营市乡村振兴盐窝服务二队与民企高质量发展服务六队 助推“七龙河有机大米”提质升级

利津讯近日,由市乡村振兴盐窝服务二队与民企高质量发展服务六队联袂打造的“七龙河有机大米”包装策划顺利完成。七龙...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东营市化工学校: 拓宽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