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文召 见习记者 商雅雯
务实敬业、严谨创新的教风,阳光积极、追求卓越的学风、通力合作、立即行动的工作作风……多年来,北岭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文慧”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当“市规范化学校”、“市教学示范学校”等一个个荣誉称号接踵而来时,北岭中学依旧坚守“文慧”育人之路初心,矢志不渝育桃李。
1 以“文慧”教育文化建设浸润书香校园
北岭中学所在地素来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文化名人、艺术大家辈出,历史上的一代廉吏岳镇南、骨鲠之臣王会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烈、国家一级美术师薄万秋都来自这里。坐落在此的北岭中学得天独厚,凭借内涵深、积淀厚的文化底蕴,自建校以来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慧”教育。
走进北岭中学,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一座校园,有触手可及的图书就是最好的文化。北岭中学开展了“共阅读活动”,把五万余册图书搬出了藏书室,放到最方便学生阅读的地方,教学楼变成了书房,让学生置身于书籍之中。同时简化借阅程序,完善借阅管理流程,让学校所有教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学校还把更多的空间做成大家读书交流的平台,不断开辟“好书推荐”“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优秀读后感”等栏目,让每一棵“小树”把自己的根深扎于书籍,深扎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汲取营养,积蓄力量,潜心探索,看到更远更好的世界。
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校园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北岭中学秉着环境育人理念着力打造新的北岭文化校园环境,提出了“以文促慧,以慧化人”的理念。这一理念犹如春风吹过大地,犹如细雨滋润干涸的心田,点亮了一盏指引着前进方向的明灯,谱写了北岭中学发展的新篇章。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北岭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推出了极具特色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采取师徒帮带小组合作,实行捆绑式学习,形成了一师带一徒,“设疑、质疑、答疑、拓展”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每学期举行的公开课、同课异构赛课、备课组论坛、集体备课等活动将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从常规走向常态,为学校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和谐的学校。”深谙此理的北岭中学不断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为办公室配备新的办公桌椅,安装空调。为每个班级安装电子白板,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实现电子网络化备课教学,倾力打造的校园网实现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学校重视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增加职业幸福感,让年轻教师走出去,接受新先进教育理念熏陶,为教师搭建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促进思想的碰撞,形成“个人进步,团队支持,抱团发展”的教师成长新模式。
2 在“文慧”校本课程建设中彰显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实施给学校、教师专业、学生个性的发展,都提供了新的舞台。北岭中学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特色及本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开发研究校本课程。
北岭中学的校本课程既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必修课有《文慧童声》、《文慧起点》,在1—5年级全部开设。选修课的内容更丰富多样,有走进名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人文素养类课程,有教科技小制作、小实验的科学素养类课程,有乒乓球、快乐足球、花样跳绳等健康素养类课程,有教趣味数学、语文课本剧的学科拓展类课程,还有教吕剧、口风琴、竹竿舞、花样面食、绘画、舞蹈、合唱、书法、播音与主持等的艺术素养类课程。
这些校本课程以兴趣性为主,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多门学科整合的综合形态出现,融汇德育、美育、智育、体育为一体,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了北岭中学具有传承性的办学特色——— “以文促慧,以慧化人”。
除了给学生讲授课程外,每位教师还有申报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但这不仅仅是让教师编教材,更多的是对课程的编制与实施。其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教师编写课程的一个蓝图,它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预期的课程实施方略、课程资源的安排、本课程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通过对它的评价,可以诊断课程方案是否成熟可行,从而为课程的进一步修正提供信息,为学生进行课程的选择作出前期的质量监督。
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还包含了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等级制或学分制,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一是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学时总量;二是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看学习的客观效果。三者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关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促进实现其自身价值。除成果外,还关注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除此之外,对课程本身也有评价机制,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它作为一种形成性的评价,有利于校本课程方案的不断改进、完善,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不断改进,从而保证了校本课程的质量。
3 “文慧”课堂让学生时时感受润心启智的文化气息
离开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课堂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便是摆花架子,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走向形式化。北岭中学推进的“文慧”课堂文化建设,通过以人为本的课堂价值取向,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追求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文化,让课堂回归常态,充满人文的关怀和天性的尊重,引领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智慧的人。
以目标导向、小组合作、问题探究为课堂教学的科学运行模式是“文慧”课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师生共建课堂文化的集中体现。北岭中学首先将学科教学的目标拓展为学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目标、行为习惯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目标,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有备而来,让堂堂课有目标、人人有目标成为课堂文化建设的目标文化。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长期实践探索中,摸索出一套便捷、实用、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小组的建设科学合理,同时加强课堂小组活动指导,建立便捷、实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量化评价机制。最后在课堂文化建设中,尤其注重探究问题有效性、探究可行性、手段多样性、参与广泛性,努力追求形成探究学习文化,影响学生成为研究型人才。
为搭建好“文慧”课堂文化,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办公室、师生代表组成的课堂文化建设领导机构,负责全面领导学校的课堂文化建设工作,同时将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学校还鼓励教师以“文慧”课堂文化建设为母课题,持续进行更深、更广的子课题研究,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评选课堂文化建设先进班级和教师个人,对其先进事迹、经验给予表彰、总结,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在“文慧”课堂文化建设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变身成为“课堂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发掘教材文化,同时引领师生和谐文化;学生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获取者”,而是升华成为“课堂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能推进事业的前行。鉴于此,北岭中学不断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不断摸索“文慧”课堂文化建设,让“文慧”课堂文化建设越走越新,越走越好。
4 “文慧教育”引领各主体和合共生共成长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校内涵发展、彰显特色、提升实力、铸造品牌的关键,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面对如火如荼的全国新课程改革,建设一支敢于创新创业、进取奉献的教师队伍,无疑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当务之要。于是,北岭中学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将教师卓越发展嵌入“文慧”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教师发展的动力之源、前行方向和行动之路。
北岭中学始终引导教师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终身学习,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和更新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同时,还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培训,自觉地把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和培训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加快向知识传递者、教学研究者的角色转变,改进工作方式,最终实现专业提升。
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指出:“加强与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孩子的成长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视了社会、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忽视了品德的形成对个体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那么学校教育就很难产生实效性。
因此,北岭中学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的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作为指导思想,秉承“以文促慧,以慧化人”的教育理念,通过三结合教育职能,实现校内外教育协调一致。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北岭中学深谙此理,坚持贯彻“三观”教育,利用德育课、班队会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大力占领思想阵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本,使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让学生们积极地去发现和寻找生活中陋习和不良习惯,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北岭中学还抓住契机,进行各种主题活动,如进行大扫除、公益劳动,让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利用各种参观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和历史,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此外,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清明节领学生到烈士墓前祭扫,开讲英雄故事的班会,国庆节时让学生编写赞颂祖国的诗歌,并进行朗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圈,家庭的影响对青少年早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北岭中学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通过定期开办的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培训,使家长懂得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教子有方,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通过选派有教育经验、懂家庭教育的教师承担主要培训任务,邀请专家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总结交流教育学生、子女的心得体会,整理出版家长《教子心得》《学生成长芳草集》《构建家庭和谐德育体系经验谈》等;同时利用“家校联系卡”、家长委员会等拉近家庭、学校和学生距离,及时准确把握孩子成脉搏,为家校合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大课堂。北岭中学确定校外素质教育基地,认真开掘本地区的优良民族传统、革命传统、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社会信息、学科教材等方面的德育因素,加以整合,用以开展对学生的经常性、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还把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让学生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凝神聚力抓教育,鞠躬尽瘁谱华章。”北岭中学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学校已连续十年获得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综合考评名列全县前茅,先后荣获市师德建设示范学校、市文明校园、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二十余项市级和近十项省级荣誉称号。
荣誉接过,“文慧”路上继续前行,一个更好的北岭中学正在加速崛起!
新闻推荐
□林妍妍报道本报利津讯“原来村里的路是‘出不去,进不来’,出行难一直困扰着村中老少。今年,我们投资380万元,...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