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营 今日垦利 今日利津 今日广饶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今日利津 > 正文

不忘初心追梦东营 创新创业砥砺奋进 东营浙商20年发展纪实

来源:东营日报 2019-09-06 11:04   https://www.yybnet.net/

商会执行会长高博同东营区关爱残疾人助残项目认领单位举行签约仪式。

商会承办“知名温商走进东营”恳谈会。

——沃德中心,215米,东营浙商新会馆。

本报记者 任冲 通讯员 隋顺兴

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上,他们陆续来到黄河三角洲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这片土地蕴含着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于是乎,迅速的扎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他们就是:东营浙商。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走出家门,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浙江籍创业者,被人们称为“浙商”。浙商是“商圣”陶朱公的后人,浙商文化源远流长。新时代的浙商更是赋予了浙商文化新的意义和内涵,“下了岗,不找市长找市场;想创业不找政府找商场”是浙商的创业理念;“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浙商吃苦耐劳的创业写照。浙江许多目前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企业家,到现在还一直坚持创业时的习惯,非常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他们创造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投资发展,很少考虑生活享受,这也是浙江经济能够持续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东营追梦 敢为人先

早期的浙商筚路蓝缕闯天涯,赤手空拳打天下。当年那些补锅的、修鞋的、提着编织袋街头巷尾摆小摊的,他们凭着“不想挣小钱的人,就不能挣大钱”的经营理念,事业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做越强。今天的浙商万人瞩目,俨然已成为中国经济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早期东营浙商,从上世纪80年代初便踏上黄河三角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作为浙商中的垦荒者,他们已在这里奋斗了近四十年。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载栉风沐雨,很多人从一个刚离开学校的十几岁孩子,到现在鬓角斑白的中年人;从一个打工仔和小商贩,变成了现在叱咤商界的成功人士。他们在东营买房置地、办厂开店、娶妻生子。孩子们在东营读书上学,接班创业,成为年富力强的浙二代。一家人对东营的地方话早已耳熟能详,孩子们反而已听不太懂老家的乡音哩语,东营也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发展至今,在东营的浙江籍人员已近三万人,浙商开办的企业和工商户已有1860多个,投资领域涉及房地产、制造业、化工业、农牧业、建筑装饰业、美容业、金融投资、现代物流批发业等,尤以服务业和代理批发零售业最多,并开始涉足文化和教育领域。浙商在东营的累积投资额约450多亿元,缴纳利税30亿多元,安排就业岗位8万多人。

浙商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6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立典礼刚刚落幕的第三天,浙商经营的盛兴公司就在这满目荒凉的土地上举行了奠基仪式,成为港区引进的第一家外商企业;2004年,东城商贸城创建伊始,红苹果布艺公司成为第一家入驻的企业,从杭州临安来的下海干部徐云峰,充当了东城商贸园市场开拓的马前卒;西城商贸园创建之初,尽管那时人烟稀少,广大浙商也是抱团而来,一时间,以浙商企业命名的华纳大街、德力西大街、万家大街、精益大街几乎占据了园区的一半;更有著名浙商徐文荣旗下的横店集团,在上世纪末就投资5亿元,来到孤岛附近的荒滩上经营农牧业,尝试用玉米制作乙醇燃料。

根植沃土 助推发展

在长期经营中,浙商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奋斗很难把企业做大做强。于是,他们自动组织起来。一时间,浙江商会、温州商会等异地商会像雨后春笋般遍布世界各地。2000年,东营浙商组建外来投资者商会,成为东营地区建立最早的商会,2006年正式注册更名为浙江商会。建会20年来,商会始终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和秉承“为社会、为政府、为会员服务”的活动方针开展工作。

东营市浙江商会发挥异地商会的特殊优势,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实施,努力做“以商招商”的工作,先后几十次协助市委、市政府到浙江等地举办招商活动。2006年,商会协助市政府在杭州举办的世界浙商大会上取得了“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荣誉称号。此后,慕名而来投资近30个亿,年产十五万辆皮卡汽车的浙商吉奥汽车落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当时最大的外资项目。

2016年,商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以来,协助市政府举办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双招”活动。

一、知名温商走进东营经济恳谈会。2017年4月,山东省温州商会、山东各地市温州商会、全国部分省、市的温州商会以及来自加纳、西班牙等国温州商会的会长和诸多温商知名人士,应商会之邀来到东营参加市政府举办的经济恳谈会。此次活动,对世界各地的温商了解东营起了很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二、东营——温州经济合作恳谈会。2018年春节前夕,商会和华纳集团联手协助市政府在温州举办东营——温州经济合作恳谈会,省内外温州商会代表,温州市重点企业代表参加。会议签约项目七个,涉及高科技、互联网、新能源等方面,意向投资额达200亿元。

三、知名浙商进东营。2018年3月,商会协助市政府举办“知名浙商进东营”活动。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委内瑞拉等国的华人商会会长和知名企业,与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商会会长和知名浙商以及中关村人才协会和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参与活动。市政府和中关村人才协会签署了人才引进协议,签约项目12个,意向总投资额达306亿元。

常怀感恩 践行公益

浙商求财而不贪财,赚钱而不恋钱。东营市浙江商会时时引导会员合法经营、诚信纳税,回报社会。从“老四千”到“新四千”,从“功利浙商”到“公利浙商”,是浙商精神的新发展。

自2000年,商会募集22600元现金,资助东营区10名新入学的贫困大学生为始,商会从未停止公益路上的慈善脚步。新世纪初,东营市政协集体募捐筹建孙子广场,商会老会长张德达个人捐款30万元,成为当时善款中的最大一笔;2006年,商会集体捐款80万元,在利津县汀罗镇建设“浙商爱心小学”,商会还募集善款资助利津县和垦利区的贫困生,连续四年救助1200人次;2012年,商会捐款35万元,在汀罗镇金盆村建设“浙商爱心幼儿园”。20年来,商会资助贫困学生、捐助贫困村兴修水利工程和配置电脑室、捐助汶川和玉树地震救灾、捐助敬老院、捐助吕剧传承教育、捐助困难群体和危重病人累计善款已有5000万元。商会两次荣获“东营市最具爱心慈善捐赠社会团体的”荣誉称号,是“东营市十佳拥军社会组织”。

在商会引领下,许多会员企业和会员个人,也主动参与一些公益事业。2008年,常务副会长杜利锋在利津县独资建设了一处利锋爱心小学;2010年,执行会长万顺青向市教育局捐款50万元,用于改造学校的安全设施;2016年,华纳集团举办东营市首届航天展,向广大青少年进行航天知识宣传教育,捐出参观门票12万张,价值1000多万元;2016年,曼都中心创办“芮”基金,用于资助困难家庭与学生。

2016年,华纳集团出资一亿多元,由浙江商会牵头九单位,在商会会馆内创办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第六空间,帮扶110家企业入驻和850人创业,极大带动了浙商“创二代”的创业热情。第六空间创立三年来,成功孵化1家上市公司和1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得“省级青年众创空间”、“东营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青年创客之家”等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东营市浙江商会是东营市社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五好”商会和“四好”商会,两次在山东省工商联召开的全省商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被推举为全省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一块块靓丽的奖牌,彰显着不菲的工作业绩。

面对成绩,第四届会长候选人高博畅言: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是浙商精神的核心。昔日的辉煌说明不了什么,往日的败笔也说明不了什么,只有再铸辉煌才是我们永久奋斗的目标。当前,经济形势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严峻时刻,随着商会会员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下一步商会将在沃德中心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商会会馆,为广大会员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商会还将借机把浙江大学的水生态科技研究院引入会馆,为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提供助推力。与此同时,商会以浙商创投基金为推手,在最具潜力的临港工业园区,全力打造浙商新动能产业园,以浙商智能制造为主,让优质、高效的科创企业顺利落户东营,为东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利津县在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 着力创建“山东利津·凤凰城引才”品牌

通讯员崔慧中尚凯楠报道2019年“山东利津·凤凰城引才计划”面试测评考试于8月24日圆满结束,这也是连续第四...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童年·喂牛·馒头2019-09-06 11:12
猜你喜欢:
西李村的幸福生活2019-09-04 10:37
评论:(不忘初心追梦东营 创新创业砥砺奋进 东营浙商20年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