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明
本报通讯员于向阳张聪聪
“大姐,您做这个缝纫工收益咋样呀?”“收益挺不错的,拿我缝的这件床笠来说,一件挣5毛,一天下来缝200来件,能挣100多块钱呢,一个月下来就是3000多块。而且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能随时照顾家庭孩子,上班时间自己说的算,这个工作还真是挺好。”10月28日,走进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办事处苏楼村的美利佳缝纫加工点,缝纫机操作工高艳艳一边进行床笠锁边,一边告诉记者。此时,还有10余名女工在缝纫机的马达声中,熟练地缝制床品。
“我们主要是做床笠、床单等床上用品来料成品加工,完成锁边、缝制、检验等一系列工序后,便送往包装厂包装。订单一般都是出口国外,现在一个月能接2万余件的任务量。”谈起缝纫点,女当家苏立美打开了话匣子。
其实,苏立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苏楼村的村委会主任兼妇女主任。
为了帮助村里妇女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她没少下功夫。先后5次跟着利津县妇联到周边市县取经,养殖、种植、加工,经过深思熟虑,她觉得缝纫这个工作村里的妇女们一般都能干、都会干。于是,在县妇联的资金扶持下,苏立美购置了10台缝纫机,加工点就这样成立了,并获得了村里妇女同志的强烈支持。
缝纫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讲究。由于订单大多出口国外,在床品工艺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就拿缝制的针码来说,2.5厘米需要有9-11个针码,多了少了都不合格。”苏立美告诉记者。在新员工上岗之前,她都会派员工到家纺公司进行培训、实习,所以,产品合格率几乎是100%,且能够如期按照承诺的质量交货。
正是由于苏立美做事有自己的原则,非常注重诚信,所以在加工行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她的缝纫加工点却订单充足,收益稳定。
缝纫加工不仅带动了本村的妇女就业,还有邻村的妇女也加入了其中。来自苏楼村隔壁柳高村的董翠霞正在成品间坐着检验商品。“我常年腿疼,无法外出打工,这份质检工作正好合适,坐着就能轻松完成,一个月下来有1000多元的收入,也给孩子们减轻了负担。”
经过3年的时间,苏立美先后投入了10余万元扩大加工规模,从最初的10台机器扩充到17台,员工也近20人。谈起下一步打算,她说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帮助更多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致富增收。
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名共产党员,苏立美积极地发挥了“强雁”带头作用。今年,凤凰城街道在各村不遗余力地加快培育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头雁”、产业致富带头人“强雁”及新型职业农民“雏雁”,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谢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伸出援助之手,我感受到一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10月22日,利津一中张小宁老师将一封感谢信...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