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画家王烈先生,字炬园,号蠢道人、竹痴,1940年6月出生于利津县台子庄一个书香门第。他擅长写意竹兰,专攻数十载,画风注重传统,力创新意,技法娴熟,心手相应。1973至1994年,王烈的国画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中国画刊》《江苏画刊》《迎春花》《大众日报》《山东画报》等省及国家级报刊发表,并有多家报刊同时刊载其作品与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旷野秋晨》等近50件作品参加国家级大型美展,并多次获奖;《墨竹》、《秋韵》等200件作品参加省及国家级单项展出,并多次获奖;《亮节》《沃土情》等5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有近百件作品被选送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展出。《齐鲁书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和新编《利津县志》都收录了他的条目。其艺术生涯和主要业绩曾被中央及省市多家电视台作过专题介绍。他是淄博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著名画家于希宁、王企华、张彦青、段谷风等誉为“齐鲁王竹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画师、东营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钟情竹兰 孜孜不倦
王烈学画之初,就对竹兰情有独钟。40多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代郑燮、蒲华等150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浸于画理,得其精髓,心摹手追,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是不惑之年的王烈,为了远离闹区,有一个安静的艺术创作环境,他在颜山城南山顶上原来看山林的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住下来,竟然一住就是3年。这座小山房,四周无路,全是碎石,一步迈三石,石滑路难行。除非是有急需的事情他才到单位去,平常多是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在这座满是槐林和花草树木的小山上,王烈经常到处观察描摹,受益匪浅。
不拘传统 大胆创新
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一是大胆探索翠竹的画法,他创作的《春涌》是一幅高97厘米宽90厘米的竖幅翠竹图。画的前面是几株茁壮生长的竹笋,旁边有一小片竹叶,后面则是大片苍竹。从整个构图来看,似乎画得太满,竹笋占了主要部分,乍看,让人难以接受,但是,经过仔细察看揣摩之后就会觉得这是一幅不掩国色、富有意境内在美的精品画。二是在题款上,他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结合得完美无缺,珠联璧合。王烈有幅高90厘米宽60厘米的竖幅兰花图。在这样大的画面上,仅画了两株墨兰和一朵兰花。题款是:花香不在多,精而造疏简而意足。他的另一幅获国家级大奖的作品,在山石上的几株挺拔隽秀、茁壮生长的风竹画面上,题款为:亮节。作者可谓匠心独具,立意深刻。此外,王烈还在一幅构图巧妙、绘画逼真的几棵大白菜画面上题款:清白传家远。真是耐人寻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世纪80年代,他的国画技艺日臻成熟,创作了一大批书画精品。1987年,《墨竹》《秋韵》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人新作展,《墨竹》获二等奖,《秋韵》入选1989年全国美展;《旷野秋晨》入选1990年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人新作展,获优秀作品奖;《亮节》入选1992年中国美协、书协主办的纪念焦裕禄书画大展,获一等奖,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沃土》入选1992年纪念“延安讲话”五十周年全国美展等。
删繁就简 竹兰品格
王烈性格豪爽坦诚,举止洒脱,热情好客,语言风趣。
他只知沉迷于丹青,献身于竹兰,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理想与智慧建造着艺术殿堂。与之相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微不足道。
谈到当前的艺术创作时,王烈先生鲜明的观点将他耿直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这个人跟很多人的观念不同。别人从农村往城市走,我从城市往农村走。”舍弃了城市的“四室一厅”,舍弃了城市的喧嚣,回到农村,回到这已40多年如杜甫草堂般的老屋,王烈是为了寻求一份宁静和平淡。
自1994年起,王烈先生就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他拒绝了企业家出价数百万元提出的“独家包装”、“炒作”的要求,但对书画界晚辈的求教却是有求必应,耐心指点。他对于当前的“名人工作室”现象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书画家的作品应当反映其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说:“书画界更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画家的作品不应当成为‘一砖窑\’”。
(市文广新局供稿)
新闻推荐
7月11日,黄河东营利津段,利津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正在测试黄河流量等数据。当天14时,黄河利津段最大流量达3600立方...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