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利津新闻 > 正文

三十多万斤地瓜寻买家

来源:黄三角早报 2016-10-1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赵玉民是利津县盐窝镇大赵王庄村的农民,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他种地却是一把好手。通过购置先进的农机设备,他让红薯种植走上了机械化之路。如今,40多亩红薯丰收在即,但销路却还不太明朗,希望有需求的爱心商家及市民帮帮忙。

收红薯用上“神器”

一台机器能顶40个人

17日上午,黄三角早报记者来到赵玉民的红薯地头。周围的地块已经基本呈现出一幅农闲时的景象,只有他家的地里还忙得热火朝天。已经收割完毕的红薯被整齐码放着,这些红薯呈淡紫色,与普通的本地红薯不太一样。初见赵玉民,记者就注意到他的左臂胳膊肘以下包裹着一层黑布,没有左手。赵玉民说:“6年前,给牛加工饲料的时候,出了意外。”

地头上停着一台外观奇特的机械,这就是赵玉民从青岛买回来的新型红薯收割机。“东营本地没有经销商,是我跑到青岛才买回来的。”赵玉民说,一套机器有三件,分别是起垄机、覆膜机还有这台收割机,算上这台拖拉机,总共花了差不多5万块钱。

大手笔的投入,提升了种植效率。以价格为8000元的收割机为例,它拆卸方便,维护起来省钱省力,干起活来却是毫不含糊。只见赵玉民让车身“骑”到红薯垄上,随后隆隆的马达声响起,这台机器就慢悠悠地在田里开动,将一个个红得发紫的红薯从垄里拽了出来,机器一路走,红薯就一路从它“屁股”后边掉到垄上,机器走多远,红薯就规整地铺了多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红薯几乎不沾泥带土,更没有被切成“残废”的情况,卖相自然非常好。

“40个人同时开掘,才能顶得上这么一台机子,它1小时能收大概2到3亩地”,赵玉民说:“我总共种了40多亩红薯,如果没有这种机器,我就只能雇人用镐来掘,一亩地光人工费就得在200元以上,有了它,一亩地只需要花大概10块钱的油钱就行了。”

产量高但销路没着落

欢迎爱心商家及市民订购

“种粮越来越不赚钱,我不得不改种经济作物。”赵玉民说,“红薯抗天灾的能力比较强,产量也稳定,而且容易存储,这40多亩红薯是我种的第一季。”因为规模大,如果使用传统方式耕种,势必会被巨大的用工成本拖累,再加上赵玉民右手残疾,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活,所以他只能走现代化和机械化的道路。

赵玉民介绍说,当时他给自己提了两个要求:新品种、高科技,但是他见识有限,脑子里只有大方向没有具体实施方案,于是他只能找市科协的驻村干部曲学勇商议。“曲主任很支持我的想法,帮着跑技术、跑品种,我现在种植的品种就是他带我去省农科院引进来的,我想先带头把这个行业做起来,算是给街坊们探个路。”

在曲学勇的帮助下,赵玉民的红薯无论是品种还是种植技术都走在了行业前沿。“这种红薯跟本地红薯不一样,个头不大但是口感好,而且不会出现开裂的情况,卖相好。”在种植技术方面,他完全采用自家养牛场里出产的粪肥,并完成了从起垄、覆膜、灌溉、洒药到收割的机械化变革,红薯蔓被收割之后加工成饲料投放到牛场,“这就叫循环农业。”

据赵玉民估计,他这一亩地红薯的产量大概是8000斤,可以说是获得了丰收。但是,他却是喜忧交加,因为红薯的销路现在还没着落,“之前也没这么大规模地种过红薯,这一下是真不知道怎么卖了。”

如果爱心市民和爱心商家(酒店、超市、食品厂等)愿意帮助这位身有残疾的乐观老农,请拨打他的电话订购红薯:15154657161。

新型红薯收割机正在作业。

新闻推荐

近日,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督促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利津县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小麦粉生产企业及以小麦粉为原料的糕点、挂面等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小麦粉生产企

近日,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督促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利津县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小麦粉生产企业及以小麦粉为原料的糕点、挂面等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小麦粉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三十多万斤地瓜寻买家)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