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谈及秸秆焚烧的危害,无论政府机构、专业人士,还是媒体、公众,都有着清晰的认识;可说起禁烧的办法,却众说纷纭。又是一年秋收时,面对这个老问题,垦利区锚定“利民”二字,开出了一道治理“良方”。
“秸秆不是废物,而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换个角度,资源化综合利用,秸秆禁烧也许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垦利区董集镇工作人员胥海涛介绍,通过与国能生物发电厂签署合作协议,周边村居、企业的荒草秸秆、树枝木头、纸箱纸盒等统统被送到了国能生物发电厂进行发电,电厂则按照每吨264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如此一来,秸秆有了“新去处”,参与秸秆收集的工作人员也有了额外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秸秆禁烧,群众最愁什么?无非就是秸秆该如何处理。自己运出去吧成本高,粉碎还田又有虫卵潜伏的可能性,现在好了,村里集中收集运送,企业统一收购。群众得便利,还能附带创收,大家秸秆禁烧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提高起来了。”胥海涛笑着说。
秸秆禁烧,关键还在人。垦利区在积极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同时,还专门成立了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禁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比一比、看一看、晾一晾、晒一晒,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活力。再加上100万元区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的注入,直接解决了各镇街秸秆收集及综合化利用的后顾之忧,秸秆禁烧工作做得更好更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为防止意外起火给群众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垦利区积极向科技借力,7处高空瞭望天眼系统、230个摄像头,加上不间断的无人机巡查,成功建立起一体化动态视频监控体系,实现了对辖区全领域不间断的监控,确保“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也让秸秆禁烧真正成为一件“利民”事。
(记者 周乃东)
新闻推荐
记者李玲报道日前,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可参照...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