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娟娟
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变为“学习的场所”;教科书是配角,儿童以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和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着高品质的学习。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不再是自己的事而是相互学习,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打破了学生的自我界限,走向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想达到深度学习,每个同学都要达到安心学习,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关系融洽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更深刻,问题的设置不仅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精炼语言;教师应“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各自真正的学习状态;教师的关注应“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勇于说出“不懂”。我们要追求的是互惠卓越的合作学习,而不只是知识的传递。
如何打造“学习共同体”?教学活动的核心不再是教师的“滔滔不绝”而是“倾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这就要求学生努力倾听别人怎么说,而不只是自己的夸夸其谈。为什么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却感觉不快乐;为什么后进生越来越差,课堂上更是鲜见其举手呢?在我班上曾有一个“学霸”,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酷爱读书,班级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其他同学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已经知道答案并且脱口而出。慢慢地,像他一样的孩子“霸占”了课堂,其他同学完全没有了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也慢慢变得沉闷起来……思维活跃、态度积极的孩子我一直很欣赏,也想不出很好的办法劝说他,怕从此打压他的学习积极性。后来的他除了课堂上比较活跃外,生活中性格很孤僻,总是因为同学之间的玩笑话弄得很不愉快。后来,我在课堂上慢慢引导他给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机会,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改变最大的是他的性格,变得平和、稳重了。他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当学校广播站读到他与后进生合作的通讯稿时,两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但他的笑容特别自然,特别真实,与之前的他截然不同。“倾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需要3—4年的坚持才能实现,也需要老师大量的耐心。“倾听”习惯的培养来自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对个体的尊重。只有平等的关系才能建立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共同成长。
合作学习要有深度;文本解读的深度;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教师应静下心来做教育。现在的社会浮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教育环境。如果我们的教学不是一直在寻找新的问题,而是不断地从问题回到原点,那么我们的教育会是不一样的新天地。
若是不悟,千里万里也是枉然;若是悟了,脚下便是灵山。面对新的教育革命,我想我们要学、悟结合,还要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受益,才能让教师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
新闻推荐
记者张振报道为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校车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学生的上下学道路交通安全,1月2...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