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在这里入海,大地年轮在这里延伸;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兵圣文化在这里诞生。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朝气蓬勃的现代湿地之城、生态之城。
湿地成为东营标识
如果你有机会在空中俯瞰东营,最抢眼的应该是锦绣如屏的秀美湿地。如果你找一个熟悉东营的人聊天,他津津乐道的必然也是飞鸟翔集的广袤湿地。每块金字招牌背后都有湿地的影子,每个人都有湿地的故事。湿地,已然成为东营最重要的形象标识。
东营市是中华民族母亲河——— 黄河奔流入海的地方,是胜利油田的诞生地和主产区,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交汇融合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的《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其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石油基地。
东营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其西南部为泰沂山系山前冲积平原,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李文化时期即有人类足迹。其东北部多是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后形成的黄河冲积平原,是一片至今仍在不断生长中的新淤地,也是世界上土地自然增长最快的地方。市政府驻地所处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河口、垦利两区,绝大部分区域都是成陆时间150年以下的新生地带。
长河大海的双重恩惠,独具特色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东营有湿地5类14型,总面积4567平方公里,湿地率41.6%。其中75%的湿地集中在滨海区域,包括浅海水域、淤泥海滩、水产养殖场、盐田等;25%的湿地在内陆区域,包括沼泽湿地、河湖湿地、库塘湿地等。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之一,也是全国湿地、水域生态系统16处国际重要保护地之一,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多年来,东营市依托临海靠河、湿地资源丰富、中心城区湿地占比较高的优势,瞄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东营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做好生态、绿色、环保大文章,让湿地、森林、水面唱主角,让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入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让新旧动能转换真正成为蓝天、碧水、净土的保护神。东营人始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立足长远,胸怀全局,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锦绣华章。
脚踏实地的行动,为东营赢得了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温泉之城、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打造现代湿地之城
2018年10月25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东营市荣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是世界对东营市长期致力于保护湿地、修复湿地、建设湿地的充分肯定。这是东营人倾情打造现代湿地之城的一个新的起点。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系统是城市的天然基础设施,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调蓄洪水、防风护岸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东营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始终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综合治理中心城区水系,将城区“绿轴”广利河、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清风湖公园、金湖银河公园等河流、湖泊、水库贯通一体,构建起“九横十纵”的城市主干水系和环城水系。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全市先后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海洋特别保护区5处,建成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省级湿地公园(试点)8处。
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之城、湿地之城,东营人以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为总抓手,集中智慧,精心描绘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编制完成了《东营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并将湿地保护纳入“三年增绿计划”,不断提升湿地品位和知名度。先后制定出台《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阔步走进了依法保护湿地资源的新时代。
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草场、黄河故道等区域湿地进行恢复建设,准确把握黄河调水调沙的有利时机,开展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自然保护区内湿地萎缩、功能退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始终坚持全面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原则,积极实施退耕还湿,充分发挥湿地保护及湿地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切实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中国科学院在东营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山东省林业科学院在东营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森林定位研究站”,开展湿地生态动态监测与评估工作,形成了湿地生态预警与应急防范机制。
2019年7月,东营市人民政府印发《东营市建设湿地城市方案》,再次将湿地保护、修复、建设、开发工作推上了新的制高点。
锻造东营湿地文化
所谓资源,就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说到底,资源就是生产力。如何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是东营人一直都在思索的重大课题。
2018年9月初召开的东营市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为新时代东营发展确立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按照这一定位,东营人充分利用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培育旅游精品,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丰富文化内涵,在国内外打响“黄河入海”旅游文化品牌,全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努力把东营建设成为具有蓬勃生机活力、浓厚时代气息、独特城市风貌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目前,东营市中心城规划区496.99平方公里,湿地面积145.12平方公里,湿地类型以永久性河流湿地、输水河及库塘为主。中心城建设的大量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娱乐空间。湿地与绿化有机结合,造就了优良城市自然环境。湿地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东营人民的现实利益、直接利益,密切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湿地”是生态,也是文化。面对触手可及的湿地资源,东营市致力于夯实基础、凝聚共识、携手共建、全民共享,倡导生态文明,打造独具特色的湿地文化,着力实现湿地与人的和谐发展。大力开展媒体宣传、社会宣传,户外宣传、境外宣传,先后建成黄河口湿地博物馆、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黄河口湿地学校,面向公众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让更多市民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来,使生态文明、湿地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这是一派气势磅礴的大格局,保护湿地、修复湿地、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这是一个精彩华丽的蝶变过程,从“长在深闺人未识”,到“载誉归来天下知”。
美丽的东营湿地,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高质量发展的滚滚大潮,跟217万东营人一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王甜甜)
新闻推荐
在垦利区黄河口镇五七村有一条“美丽庭院”示范街,村民们的小院各具特色。走进该村村民翟向玲的家,只见院落干净整洁,房屋设...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