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至今,王景元一直担任垦利区兴隆街道渔洼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始终把“人民选我,我为人民”这句话牢记心中,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以法治村,民主管理,把名不见经传的后进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典型模范村。王景元个人被授予“东营市敬老先进个人”“东营市十佳敬老楷模”等多项荣誉称号,是村民心中当之无愧的“好支书”。
“三把火”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抢抓机遇能致富,致富才能谋幸福。王景元深知,只有壮大集体经济,撑起腰杆子,才能“解民忧”。上任十几年,王景元通过解决水稻用水难题、申办集市、建设村级标准厂房等方式,带领家乡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新官上任三把火,“建设村级水库”是王景元刚上任时燃的“第一把火”。渔洼村有200亩稻田,近半数村民种植水稻。前些年,村里水稻主要以黄河水为灌溉水源,每逢旱年,水稻就大半减产,保证水稻用水是当务之急。为此,王景元与政府部门多方沟通,最终由镇政府协调资金25.6万元,建成了占地40亩储水6万方的村级水库,解决了稻田的用水问题。截至2018年,渔洼村的黄河口优质水稻亩产均在1200至1300斤,人均增收500元。
“第一把火”燃出了村民的红火日子,王景元又马不停蹄地实施自己的“第二把火”。渔洼村作为城乡过渡带,具有优越的商品流通条件,王景元心中萌生了“办集市,吸引附近村民、县城居民购物,为村里百姓增收”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多次往返于村与工商部门之间,最终拿到了办集市的审批书。1998年5月4日,渔洼村大集开张。如今的渔洼集各种商品一应俱全,为渔洼村获得了人均1200元以上的增收。
两把“致富火”让村民收入越来越多,王景元却依旧不满足,他将建设标准厂房作为自己的“第三把火”。2000年,垦利街道迎来建设高潮,渔洼村处在被开发的中心位置,这让王景元看到了发展机遇。2003年,他审时度势,积极协调,回征土地20亩,采取村民入股的方式筹措资金150万元,建设了2栋村级标准厂房,目前每年可收取租金20余万元。
三把致富之火,使渔洼村由纯农业村变成了一个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村。几年来,村里先后有60多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工资均在3万元以上,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
带头打造“双文”建设名村
生活富裕了,村民有钱了,如何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成了王景元的一块心病。在职期间,他彰显为民情怀,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带头打造“双文”建设名村,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他十分注重发扬尊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他动员60多位老人与子女签订了养老协议,每半年对协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营造村民敬老养老良好氛围。投资12万元建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一处、高标准老年活动室一个,每周二、周五组织老年人集体参加文体活动。每年为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发放200元现金和食用油等补助。同时,他将好媳妇和好婆婆的评选作为文明村建设的平台,对被评选上的家庭进行表彰奖励,促进了乡村文明的健康发展。
生活中的王景元待人随和,工作中的他可毫不含糊。面对村里的大事小事,他始终公正无私,全心为民。他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工作上,他从不做“老好人”,坚持依法办事,以法治村。2001年,排污站计划在渔洼村招聘一位门卫,有位亲戚得知此事后想让王景元帮忙推荐,王景元没有答应,而是在村“两委”会议上推荐了一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村民上岗就业。为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王景元不断创新形式,利用村庄户剧团,编演了多个普法宣传节目,还定期聘请法律顾问给村民讲解法律知识,积极调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多年来全村无一刑事案件发生,王景元个人被省司法厅授予“省优秀调解委员会”称号。
在岗期间,王景元坚持定点办公,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做到了干部清白、村民明白。自1997年至今,渔洼村在镇、街道的村级综合考核中均名列前茅。自入党后,王景元便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做人德为先,做事民为先,未来的日子里,这位老支书还将继续带领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记者 李志芳)
新闻推荐
2018年6月29日,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山东正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垦利区人民法院审理,垦...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