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八村的居民把街道团团围住。伴着锣鼓声,一群群身穿五彩衣服的村民来了。队伍里最引人注目的总是东北村的 秧歌队,他们舞姿新颖,样式繁多,活力四射,四五十位妇女舞动着手中的红菱,扭着轻快的舞步,身后四五十名村民则辅以腰鼓舞、踩高跷……
而走在东北村秧歌队最前面的,是一位敲着铜锣的老人,名叫王宗田。他既是这支秧歌队的队长,也是总教练。这上 百名会扭秧歌、踩高跷、打腰鼓的村民,就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
【1】
手把手带出农村秧歌队
“东北村秧歌队”成立还不到十年,但它的雏形却要从1975年说起。
1975年前后,义和镇东北村的一大批文艺爱好者组建了村级文艺队,排练了一批文艺节目,经常被邀请到义和镇驻地进行文艺汇演,在远近村镇知名度很高。上学期间就爱打腰鼓、搞演出的王宗田成了这支文艺队的骨干力量之一。
1990年前后,受电视、电影等媒体的冲击,村里的文艺演出逐渐萧条,渐渐淡出了群众视野。尽管如此,王宗田却发现,村民仍然需要文艺演出,渴望能在家门口看节目。1996年,王宗田成为东北村的村委主任后,为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下了不少力气。
2004年年底,在东北村新一届两委班子的支持下,东北村投资 12万元购置了秧歌服装、锣鼓等道具,又在老文艺队的基础上,吸收了大批新文艺骨干,组建了东北村文艺队和秧歌队。
此后十年,王宗田将这支“零基础”的农村队伍,手把手带成了义和镇最知名的文艺队伍之一。
【2】
他让村民变身草根明星
东北村是义和镇的一个大村,有1200口人。如今已有100多口人加入了王宗田组织的秧歌队,不少队员还是祖孙三代。
2004年以来,每年春节、元宵节,“东北村秧歌队”都会从东北村出发,沿街去往周边村子、敬老院巡回演出,还多次受邀请代表义和镇参加河口区的油地军港“闹元宵”大联欢活动,多次被沾化县、垦利县邀请在闹元宵文艺展演活动中亮相。
王宗田和村里文艺骨干编排的十二生肖表演、旱船、腰鼓舞等节目,因为舞步新颖,灵活有趣,成为每年闹春演出中的经典节目。这些毫无文艺基础的农民,因为跟王宗田学会了扭秧歌,每年春节、元宵节都成为老百姓眼里的“明星”,用原创的传统节目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3】
扭秧歌调节了婆媳关系
就在上个周六,王宗田开办的秧歌学习班开课了。他的学生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年龄最大的已经66岁了,免费授课,分文不取。
为了让这些毫无舞蹈基础的村民掌握要领,王宗田每天要说的话比常人多,嗓子经常“像抹了辣椒面子”。他已经64岁,仔细算起来,从第一次在东北村费心组建文艺队伍至今,已经整整过去40年了。东北村村民说,他把人生最精华的时间投入在了秧歌队上。
如今东北村的秧歌队伍中,出现了不少夫妻、祖孙三代一起活动的场面,这大大调解了东北村婆媳、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少村民通过每天一块练习,不知不觉解开了积累多年的矛盾,日子乐呵了,心情变好了。
因为耐心、热心、贡献突出,王宗田于2013年5月被河口老年体协授予“优秀教练员”荣誉称号,对此他说:“村民关系和睦了,人心齐了,东北村的秧歌会跳得越来越好。”(记者 李晓琳)
新闻推荐
第四届东营市十佳敬老楷模、垦利县郝家镇宫玉成:太极拳公益课一教九年
宫玉成是垦利县郝家镇老龄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今年51岁,平时爱打太极拳。往上数九个年头,他把这项个人爱好变成了“公益事业”,在镇政府门前的广场上免费教太极拳。家住史口镇的老人王怀诚每...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