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垦利新闻 > 正文

器官捐献应成为常态

来源:黄河口晚刊 2014-08-19 15:03   https://www.yybnet.net/
27岁的张沙沙是垦利县永安镇中心村村民,多年来因纤维瘤饱受折磨,渐渐失去了听力,如果不动手术,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养父以捡垃圾为生,三十多万元的治疗费让这个家庭一筹莫展。现在生活无法自理的沙沙,唯一的心愿就是想捐献眼角膜及器官,为社会尽自己最后的贡献。8月14日,张沙沙签署了眼角膜及器官捐献申请登记表。(8月15日《黄河口晚刊》A08)

张沙沙因为纤维瘤面临着生命危险,但在这个时刻她却作出了捐献自己眼角膜及器官的决定,这诠释的是生命至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让自己的生命以爱的形式再延续,同时带给我们世人更多的是感动和震撼,张沙沙也许在物质和身体上是一个贫乏的人,但在精神上她是富裕的,心中有爱,大爱无疆!

“器官移植”的成功实现了人类生命能够一次次高质量延续的梦想,是医学界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创造的第二次机会,不管是捐献者还是被捐献者,他们的生命合二为一,完成了生命延续的壮举。然而,目前我国器官短缺问题十分严峻。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每年约有100万人等着“换肾”,约30万人等着“换肝”,等待心、肺、小肠、脾、胰等其他器官移植的约有20万人,而有幸能顺利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只有 1.3万人。据统计,全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意外死亡约有10万人,如果具备了一个高效的捐献体系,并采集到一定比例的器官,能很大程度缓解移植用器官紧缺的局面。问题是,推行器官捐献制度,尚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如何让“器官捐献”成为我们文明社会的常态,是让“器官移植”在生命的延续史上迈出一大步的关键。按照国人的丧葬习惯,家属都希望逝者能保持身体的完整,“体面”地离开人世,一般无法接受器官捐献。捐献器官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摒弃丧葬习俗的偏见。数千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可在张沙沙父女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之光,他们捐献器官,不为图名,不为图利,只为了心中的“爱”!养父给予了幼小的沙沙重获新生的机会,让沙沙在爱的滋养中长大,虽然历经艰辛和病痛折磨,可心中有爱,从不曾放弃追逐希望。是浓浓的“小爱”成就了如今他们心中的“大爱”,捐献器官,他们不是冲动,他们拥有这种冲破世俗的力量!

我们的社会呼唤器官捐献应成为文明社会的常态,因为疾病或者是其他特殊原因,在走向另一个世界的那一瞬,选择器官捐献,去拯救他人的生命,完成了自己生命的重塑,让自己的灵魂得以重生。

(李玲) 

新闻推荐

孤东“一棵树”

在黄河入海口南北两侧,芦苇、荆条、黄蓿菜遍地丛生,昔日多少年来一直人迹罕至。而今,黄河尾闾的北侧,钻机轰鸣,井架林立,车如流水,一派升腾景象,这里已是年产500万吨的孤东油田矿区。由旱路到孤...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器官捐献应成为常态)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